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走马观花之土耳其

走马观花之土耳其

2011-11-27lvping.com


  目录

  第一篇:行程 2

  第二篇:历史与景点 4

  一、战争是历史的主旋律 4

  二、古希腊、古罗马、东罗马(拜占廷)帝国时期 5

  三、塞尔柱突厥国时期 7

  四、奥斯曼人时期 8

  五、清真寺与伊斯兰教 10

  六、自然景点 11

  第三篇:现代社会“小窥” 14

  一、经济实力 14

  二、我所遇见的土耳其人 14

  三、社会状况之中土比较 16

  四、自然环境之中土对比 17

  五、三城记 19

  结语 22

  第一篇:行程

  出发之前我翻看土耳其的介绍,对土耳其很多地方都有浓厚兴趣,而且“走很远的路,看不同的人的生活”,也是我私心里对于理想旅游的一个憧憬。但是,理想与现实总是距离甚大,出于便利的考虑我们最后选择了跟团出行。常规路线,加上语言不通,我走了很远的路,却只带回一点点对土耳其的肤浅印象。:)

  虽然仍很羡慕自助游行者的潇洒、自助游游记的“深度”与精彩,但敝帚自珍,我还是努力整理了一点点的印象与感想,算作对自己的交待。(图1)

  9.29,我们土耳其境内6天的行程从伊斯坦布尔(Istanbul,图中1处)开始,经开塞利(Kayseri il,图中2处,主要景点卡帕多奇亚石窟),科尼亚(konya,图中3处,主要景点苏丹大旅馆、梅夫拉拉Mevlana清真博物馆)、代尼兹利(Denizli,图中4处,主要景点赫拉波利斯遗址和棉花堡自然景观)、伊兹密尔(Izmir,图中5处,主要景点以弗所遗址),最后回到伊斯坦布尔(古城区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其中,大巴行程是从2—3—4—5,从东到西,经过内陆山地,到达沿海平原,大概走了土耳其东西距离的一半。

  除了景点以外,在热心地陪的主动带领下,我们还在晚上时间利用城市交通系统闲游了科尼亚、伊兹密尔两座城市,这旅行社行程之外的安排,却成为我此行的最大收获。科尼亚、伊兹密尔、伊斯坦布尔,三座城市的游逛加上大巴上的“看野眼”,让我稍稍领略了些现代土国的风采。

  因为行程中懒于取景,又兼傻瓜机不给力,我们拍摄的相片效果不好。游记中除了网络图片外,大部分采用了团友小芳等的作品,不告而用,惭愧!

  第二篇:历史与景点

  一、战争是历史的主旋律

  土耳其共和国所在的区域,由亚洲部分的小亚细亚半岛(97[%])和欧洲部分的“鲁梅利”地区(3[%])共同组成,地理位置基本处于“文明古洲”亚、欧、非三洲的中心点,地处要冲,文明悠久,这块土地上的“历史”复杂得很,而争战则是历史中的主旋律:一是东西方之间的争斗,如公元前希腊联邦与特洛伊王国之间(《荷马史诗》中的木马计经考证就发生在土境内地中海沿岸,特洛伊城旧址)、希腊马其顿王国(亚历山大大帝时期)与波斯帝国之间(史称“希波战争”)、罗马帝国与安息帝国之间的战争;部分东西方之间的战争带有宗教战争的色彩,如公元后西罗马帝国与塞尔柱突厥国之间(史称“十字军东征”)、东罗马帝国与阿拉伯帝国之间(很长一段时间内,小亚细亚半岛上的托罗斯山脉和其东部的亚美尼亚高原成为基督教世界与伊斯兰教世界的分界线);东罗马帝国与塞尔柱突厥国、奥斯曼帝国之间的争斗;二是沿海定居农耕民族政权与内陆游牧民族政权之间的争斗,如公元前沿海希腊移民城邦与赫梯帝国、亚述国家之间、公元后希腊城邦与塞尔柱突厥国之间的战争;三是西方政权之间争斗,如希腊、罗马、东罗马几个国家之间的政权更替;拉丁帝国与东罗马帝国之间的战争;四是东方政权之间争斗,如塞尔柱邦国与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之间、蒙古帝国西征军与塞尔柱突厥国之间(1243年柯塞达格战役)、突厥化的蒙古帝国帖木儿帝国与奥斯曼人之间的战争(1402年安卡拉战役)……从公元前19世纪的赫梯帝国到公元1453年奥斯曼苏丹攻占君士坦丁堡,之间3000余年,这片土地上战火不断,在奥斯曼帝国统治时期,虽然帝国以战事强国,边境战火不断,但该地区做为帝国核心区域,战事略微消停些。

  不完全统计,土耳其共和国全部或部分的国土上曾经的统治政权至少包括:赫梯帝国、波斯帝国(大流士时期)、亚述国家、希腊马其顿王国、塞琉古王国、罗马帝国、东罗马帝国、拉丁帝国、塞尔柱邦国、奥斯曼帝国。旧主这么多、战争这么多,真是让我叹为观止。而如此复杂的历史造就了土耳其风格各异的文化景点,我们在6天的行程里就如蜻蜓点水般穿梭于各个历史时期,浅尝辄止,挂一漏万。

  二、古希腊、古罗马、东罗马(拜占廷)帝国时期

  我区分不出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的区别,好象都是大剧院、神庙。行程中相关景点有两处,一是代尼兹利附近的赫拉波利斯遗址(Hierapolis),二是伊兹密尔附近的以弗所遗址(Ephesus)。(图2)

  赫拉波利斯遗址,这里曾是公元前爱琴海沿岸希腊人建立的王国贝尔加玛王国(Bergama)的都城、罗马帝国小亚细亚行省省会、罗马人的温泉浴中心,修建时间是公元前190年,17世纪受到地震破坏,目前保留较为完好的建筑只有大剧院,可容纳1.5万人。

  赫拉波利斯是贝尔加玛的掌管神——希腊神话中的医药之神的名字,赫拉波利斯城在古代是一个伟大的医药中心。(图3)

  以弗所遗址。这里毗邻爱琴海港口,曾经是古代王国的都城和罗马帝国小亚细亚行省的省会,由于战火与地震的原因,城市建筑屡毁屡建,现有“废墟”建筑的建筑年份在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2世纪末之间不一。前6张图片分别为修建于公元114——115年的库雷特勒尔石板大街(Kuretler)、建于公元2世纪的哈德良神庙、建于公元200年的杰尔苏斯图书馆(Celses)(它的修复是世界上古建筑成功复原的范例之一)、始建于公元前3世纪,公元2世纪末完工的可容纳2.5万名观众大剧院。第7张图片两个帅哥所在的位置是古代的“公共厕所”,第8张图片是古代城市里富人区房屋的内装修。第9张图片虽然不起眼,但却是一所妓院的遗址(如果我没记错的话),而且地址就在神庙与图书馆附近。

  三、塞尔柱突厥国时期

  行程中经过的城市科尼亚在公元前3000年曾是赫梯人的定居点之一,在1071——1308年间是塞尔柱突厥国的首都,主要景点如阿拉艾丁(Alaeddin)清真寺(1220年)、塞尔柱宫殿遗址、卡拉泰(Karatay)经学院改建的博物馆(1251年)、木雕与石雕博物馆(Museum of Wood & Stone Carving)等等,但是相关的景点可能比较不起眼,旅行社没有安排,连网上的自助游游记也少见提起。(图4)

  左图是位于科尼亚市中心的塞尔柱宫殿遗址,仅剩下10米的断壁,上头的拱顶是现代加盖的。右图是科尼亚街头的垃圾箱,网上图片。双头鹰是塞尔柱王国的徽志,两个头表示其是东方与西方之王(胸怀不小啊)。

  四、奥斯曼人时期

  塞尔柱罗姆(Rum)素丹国败于蒙古后,于14世纪初分裂为10个塞尔柱小公国,小公国之一的领袖名叫奥斯曼(1288年继位),在他的领导下,国家由小变大,由弱变强。

  (一)苏丹的驿站(图5)

  苏丹的驿站建于13世纪,此时奥斯曼国尚处微时,驿站风格简朴,与奥斯曼帝国中后期的建筑风格迥异。

  驿站分成两大部分,开放式的庭院主要用于夏天,有顶的室内则是冬天防寒的庇护所。庭院中心建有清真寺,庭院四周一圈室内建筑,分为餐厅、澡堂、更衣室,以及牲口区等功能区,外有回廊环绕。据说,苏丹当时生活起居常与普通军民混居于一处,难以辨别。又据说,奥斯曼人热爱马匹,宁愿自己在露天睡觉,也希望马匹能在棚里歇息,因此,驿站中的牲口区与人的居住区一样都是大理石建筑。

  苏丹的驿站能够满足我对于奥斯曼人“游牧民族突厥之子”身份的意淫与想象,因此,虽然这只是一个因行路之便而顺道自费参观的小景点(其位于开塞利城与科尼亚城中间的位置上),却成为我行程中最喜欢的景点之一。

  (二)皇宫

  土耳其托普卡帕故宫(the Topkapı Palace)位于伊斯坦布尔欧洲部分、金角湾南岸一个叫“皇宫鼻”的山顶上。“皇宫鼻”像一小半岛伸入海中,东南方为马尔马拉海,东北方为博斯普鲁斯海峡入马尔马拉海处,西北角为金角湾,地理位置如此近海的皇宫世上少见。

  1453年,奥斯曼帝国从东罗马帝国手中占领伊斯坦布尔之后,在拜占廷卫城的基础上,穆罕默德二世苏丹(征服者苏丹)开始建筑这座宫殿,1478 年前后建成,在后来几个世纪里,尤其在苏莱曼苏丹期间,一些新建筑群陆续增加。19世纪中期后,阿卜杜拉苏丹因厌倦而搬离了400年的老皇宫,一共有25位苏丹曾在老皇宫生活。

  由于飞机晚点、午餐冗长、交通拥堵等等因素,我们本就紧张的伊斯坦布尔行程成了名符其实的“赶景点”,尤其是在老皇宫,只走了一半的宫殿景点就关门了,据说最值得看的后宫压根没安排,再加上讲解不给力,我在老皇宫的游览的感受是“一头雾水、紧紧张张”。(图6)

  网上找了张老皇宫全景图贴上。右图为老皇宫边一处建筑。

  网络上一篇图文并茂的老皇宫游记供参考:http://www.17u.com/bbs/showb6t98722p1.html

  五、清真寺与伊斯兰教中国的旅游到处进庙,土耳其的旅游就是四处逛清真寺。好在,各处的清真寺建筑形态有一定的变化,否则,真要烦腻。(图7)

  索菲亚博物馆(Ayasofya Muzesi),这是我最感兴趣的地方之一。它的历史很复杂,始建于公元325年,为供奉智慧之神索非亚的神庙,后变成教堂,毁坏后重建于公元532年,奥斯曼帝国时期改为清真寺,现在是博物馆,据说它是世界上唯一有这种经历的建筑。

  索菲亚博物馆的建筑特点是巨型的圆顶,而且在室内没有用柱子来支撑,据说伊斯兰教清真寺的设计思路就源自于此。清真寺时期,原基督教的马赛克壁画为灰浆掩盖,博物馆时期,壁画经清理后,与伊斯兰教“万物非主,唯有真主”圣训共同呈现在世人面前。(图8)

  科尼亚的清真寺,现在是宗教领袖梅夫拉那博物馆,尖塔的浅蓝为著名的“土耳其蓝”。(图9)

  左图为蓝色清真寺,因其室内大量使用了蓝色玻璃而闻名;右图也在蓝色清真寺附近,具体叫什么不晓得。

  六、自然景点

  土耳其行程中文化景点占大部分,自然景点还有两处:棉花堡和卡帕多奇亚石窟区,两处也都评上世遗。

  棉花堡与赫拉波利斯遗址相连,自古为著名的温泉浴中心,但现在的水量不算太多。棉花堡游玩时间很紧凑(也因为我们把大部分时间花在相邻的赫拉波利斯遗址),紧紧张张地也没有好好享受风景。回来看团友美照才惊讶:这么漂亮,在哪里拍的,我们都没看到呀!:)(图10)

  卡帕多奇亚石窟区好象也是双世遗,此地为火山岩构造,风吹雨蚀作用下,地貌多样。而纪元之初,早期基督教徒为逃避迫害迁徒到此处,开凿山洞作为住所。聚居规模增大后,还有配套的洞窟教堂、食堂、餐厅等公共设施。附近据说还有深入地下18——20层的“地下城”,我们没有去。(图11)

  在此处还发生件有意思的小事,那天导游安排我们十五分钟在一处免费石窟处拍照。正在闲逛时,我忽然听见很深沉的音乐响起,如泣如诉,很有沧桑感,当时我还以为是配合基督教遗址放的音乐,后来才知道,那是清真寺宣礼塔的唤礼声。外行看热闹,清真的唤礼声“混搭”基督教遗址,竟然也让我“神圣”了一小把。

  第三篇:现代社会“小窥”

  走到异域,除了“扫景点”以外,对社会、对人,我也抱有很浓厚的好奇心。

  一、经济实力

  土国领土78万平方公里,相当于6个福建省面积,2000年人口普查的数字是6600万,现在据说是7000余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2010年10399美元,世界排名58位,是排名第95位中国4382 美元的2.37倍,国内生产总值0.73万亿,排名第17位(中国5.75万亿,世界第2位)。无论是总量,还是人均指标,土耳其的经济实力在发展中国家均属第一阵营,是世界上重要的经济体之一,在G20峰会上与中国同是重要“新兴工业化国家”。

  二、我所遇见的土耳其人

  “土耳其人”是共和国成立后,政府力推的“新民族”概念,土耳其人虽然都说土耳其语,但由于历史的原因,相貌上差异很大,偏白的象欧洲人,偏黄的象亚洲人。或许由于混血和高蛋白质饮食习惯的原因,土耳其人中帅哥美女的比例很高,尤其是男子,相貌堂堂、身材魁梧,相当地养眼。

  短短六天的行程中,我遇上好些开朗、健谈的土耳其人,虽然语言不通,还是能体会到他们的开放与善意(当然,这与我在旅途中总是面带笑容、释放善意也有关系)。在中部山城科尼亚,汉堡店吃饭服务员小妹看我走远,飞奔出来要和我合影;在小卖部买水果,柜员主动送我们榛子当礼物,还让小林留E-mail,而顾客热情当翻译之外,还向我们介绍他的家庭和工作;公共小火车上,一位裹头巾的老大妈不接受我们的让座,而接受同胞的让座,这种“内外有别”让车厢里的好几个人一起微笑起来;在伊兹密尔的海滨,大学生主动和我们攀谈;在博斯普鲁斯海峡,另一艘游船上的女大学生向我们欢呼挥手,大喊“I love China”,而同船的大学老师和我聊天,看我说不出来,就宽容地微笑起来,改为打手势。还有在一处公共厕所,因为我朝看厕所的老头微笑了下,在我出门前,他也微笑着往我手上滴了些类似免洗的洗手液(小林就没有耶!)……这些点点滴滴的善意,是我在旅途中最大的收获。

  我们的地陪之一是中国维族人移民到土国的,住在伊斯坦布尔,是个国际金融在读研究生。听他介绍,伊斯坦布尔人很喜欢聚会,下班后常常不回家吃饭,而是在海边聚会。而土耳其海边、山区的酒吧里,都聚着好些喝啤酒看足球比赛的男男女女。推测一下,这是个爱热闹的民族吧?

  科尼亚街头艺人与伊斯坦布尔老皇宫门卫。(图14)

  最后一张是我很喜欢的照片之一。各民族的人虽然服饰、文化不同,可仍有很多感情属于全人类共通。

  三、社会状况之中土比较

  与中国相似,土国地区间差异很大,西部沿海地区以外向型经济为主,较发达,西化程度较高,典型的超级大城市伊斯坦布尔集中了全国五分之一的人口和四分之一的国内生产总值,市民着装时尚,较为热情、开放;中部地区人口密度与城市规模较小,以农业为主,戴头巾、穿传统长袍服饰的妇女明显比沿海多,城市氛围更加传统与保守。

  从交通发展程度上看,土国似乎不如中国。我们的大巴行驶路段大体都只有双向四车道,路况约为国内国道的水平。过站的两个国内机场(开塞利机场与伊兹密尔机场)规模也很小,只相当于武夷山机场的规模,可伊兹密尔是土国第三大城市,人口250万人,机场规模与城市规模的这种“不相称”让我很有些惊讶。而且土国城际交通虽然看上去 “不发达”,可道路上车速只在四五十公里之间,车也不多。很奇怪土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为什么不需要人与货物在城际间的大量运输?

  物价水平上看,我觉得土国物价与国内相比一点儿也不贵。超市的通心粉一包3块钱(折算为人民币价,本段同),苹果两个加一串葡萄6块钱,一束花10几元,在伊兹密尔海边酒吧两个人吃顿晚饭(两个套餐加牛肉串加一瓶啤酒)100多,旅游景点的门票贵的不到60,一杯旅游景点的现榨纯果汁15到30元之间,一件皮衣1200。考虑到土中两国的人均收入差距,土国老百姓的物价压力应该比咱小?

  四、自然环境之中土对比

  从环境保护看,土国比中国好得太多太多。土国全境天很蓝,空气清新,能见度很好。回国后第二天,小林开车时一直觉得看不清楚,还怀疑自己的车窗没擦干净,其实不过是因为在土国呆了几天,眼睛不习惯国内杂质过多的空气了。(图15)

  早晨时分卡帕多奇亚地区的蓝天,不确定照片有没有被P过,但印象中天确是很蓝、很近。(图16)

  从这张图来源于网上的《2001-2006年间全球空气污染形势图(低于2.5微米的悬浮颗粒分布状况)》上看,土耳其的空气质量在全球属中游,与西欧差不多,比最差的中国好太多。

  土国中部山地原为牧场(突厥人初到小亚细亚半岛后就在中部山地放牧),因缺少水源,或是受到环境破坏,目前该地区部分地方呈荒漠、半荒漠状态。但视线所及,由于人口承载压力不大以及进行了治理,该片地区的荒漠化趋势似可控制:此地近水源的地方才有种植,没水源的地方就成片地覆盖着荒草,虽然抛荒,但有草覆盖,避免了水土流失;偶见小块沙地,大都植有固沙植物;路边的小山上小树一般高,很明显实施了人工造林。(图17)

  土国沿海港口城市伊斯坦布尔和伊兹密尔人口分别为1065万和250万人,为土国第一和第三大城市。城市虽大,但城市沿岸的海水水质很好,海鸟在空中飞翔,市民在海岸边垂钓,人与自然在某种程度上和谐共处。(图18)

  距以弗所遗址不远的南爱琴海海岸,大巴经过时司机看我们激动,停下车让我们拍几张照片。在我看来,此处海景比巴厘岛不差。

  五、三城记

  所经的伊斯坦布尔、伊兹密尔、科尼亚三座城市,各有特色,我都很喜欢。

  伊斯坦布尔人口多,城市大,交通干线上拥堵得厉害,我比较赞赏它新旧城分开的规划措施,旧城中共有四处被划为世界历史文化遗产,分别为考古区、苏莱曼尼耶区、泽雷克区、城墙区。我估摸着第1、2、4个区均在艾哈迈德区,位置约略在下图 “伊斯坦堡省”几个字所处位置。(图19)

  网上找了张艾哈迈德区的图片。(图20)

  伊斯坦布尔城景。左图为欧亚大桥,图下侧为欧洲区,虽不确定是否属于世遗范围,但明显受到限高规划的保护:在一片平房之中,清真寺的宣礼塔仍然突兀高耸;图上侧为亚洲区,海岸近处也是低矮的建筑,远处才见现代的高楼大厦。

  在伊斯坦布尔,无论是在博斯普鲁斯海峡上乘船赏景、还是在艾哈迈德区游览,我们抬头远望,所见的天空仍呈“笼罩四野”之势,天际线很幸运地未被现代的高层建筑所“破坏”。(图21)

  (图21至图23因超过系统限制,不再贴图)

  与超大城市伊斯坦布尔相比,土国第三大城市伊兹密尔感觉安逸得多,似乎更适合生活。城市被群山环抱,沿U型海湾而建。当晚我们乘坐出租车沿着海岸线往返,远处一排排的建筑依山而建,万家灯光闪烁,其温馨迷人程度非都市“夜景工程”可比。(图22)

  傍晚夜幕将垂未垂之际,伊兹密尔的海边静谧、安逸。

  第三座城市是科尼亚,山城朴素整洁,很多女性仍戴头巾穿着传统服饰。(图23)

  结语

  深夜行文至此,颇有筋疲力尽之感。数日少眠少休,埋头抄书剪图,虽过于执拗,失之繁琐,亦终完此稿,如释重负。:)

  2011-11-27凌晨完稿于榕
转自:http://www.lvping.com/showjournal-d258-r1338379-journals.html475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