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埃及访古

埃及访古

2011-12-07lvping.com


  埃及访古

  前 言

  埃及是一本浩瀚而巨大的古书,我的游历只是匆匆一瞥,本文所提及的景点只能蜻蜓点水点到为止。因为如果每个景点都从历史、传说、特点等介绍过来,那就是一本书了,非一篇游记所能承载。看官权当作为工作之余的解闷调料吧。由于文件太大,只好牺牲了图片的精度,敬请谅解。

  古老,除了古老还是古老!这,就是埃及,7000年文明的古老魅力。

  早在两千多年前,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在书中这样感叹:“哪儿能看到这么多奇妙的东西!世界上任何其他地方都不会有如此多的宏伟建筑。”宏伟的陵墓(金字塔)、宏伟的神庙、宏伟的方尖碑、众多的木乃伊…… 吸引着地球人年复一年地去朝拜古人留下的文明遗产。

  尽管不懂英语,我仍决定独自前往。想想古埃及人在没有机械的条件下高耸云天的金字塔能垒起来,我连去看看它的勇气都没有吗?揣着一个袖珍电子词典,怀着一颗崇敬的心,我踏上了朝圣的路途。我想,我的游历,对于那些想自己走、又不太懂英语的背包客会有些参考和鼓励价值。

  去埃及看什么?这是每一个旅行者在行前必须要做的功课。埃及缺乏旖旎的自然风光,也没有美丽的城市景观,去埃及,就是瞻仰几千年前的人类古文明。那里只有文明,七千年的文明。记住中央电视台在“漫谈埃及”节目中的话吧:“人生也许只有一次去埃及的机会,如果你要去,之前一定要做知识准备。如果没有知识准备,就暂时不要去埃及。不然就糟蹋了历史,糟蹋了时间,也糟蹋了金钱。”

  古埃及的文明是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埃及的历史就是人类的文明史,古埃及人创造了高于世界其他民族的文明,埃及文明以其超群的见解和丰富的内涵令全世界学者惊叹不已,这是世界公认的。我们今天看到的遗迹主要是法老(国王)时代的文明。古埃及几千年的历史中单是法老王就有170多个,能搞清楚的人不多,但至少应该知道第四王朝的国王胡夫法老(著名的大金字塔主人),第十八王朝的国王图坦卡门法老(最完整的出土文物和黄金面具),第十九王朝的国王拉美西斯二世(埃及功勋最辉煌的法老,修建了著名的阿布辛贝勒神庙)和惟一的女法老哈特谢普苏特女王(现存最高的方尖碑的主人),以及开罗、卢克索、阿斯旺这些主要景点,如此,方才不虚此行。

  适者能生存

  经迪拜中转17个小时的飞行终于到达埃及首都开罗。“的士”车费55镑而巴士只需2镑(当时是1.4元人民币换一个埃及胖子,咱钱没人家的值钱。)。到了旅馆登记入住,前台那老儿一点没有“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的热情。他见我看不懂登记表也懒得啰嗦,就指了指表下方的一个单词。我一看也不认得(其实认得的英文单词没几个),赶紧掏出电子词典一通忙乱,原来是“签名”。你直接说“名字”不就得了么,也不帮衬着点。以前我在尼泊尔时,都是把护照扔给前台代劳的。在BOOKING订房网上预订时,条款中明明写着接受信用卡,可我掏出卡时他却要加收2美金的手续费,令我有种中套的感觉。回来后在BOOKING发来的售后服务调查表里投诉了这家旅馆。

  匆匆用完午餐,就忙着去购买前往阿斯旺的火车票,因听说旺季时车票紧俏,我得根据车票来计划后面的行程。出门拿着国内准备好的中英文的埃及地图,向路人打听拉美西斯广场(火车站的所在),结果大都路人说不懂英语,而懂英语的则说我手中的中英文地图是中文的,也听不懂我用中文读音的地名。这下我方寸大乱,方向全无――出师不利,后面的日子该咋整?但开弓没有回头箭,无论如何也得把这条路走下去!坚定了信念,重新鼓起勇气,终于问到一个明白人,确定了我的位置及要去的地方。原来从我的旅馆走到拉美西斯广场也就20分钟的路程,于是,我迈开大步沿着拉美西斯大街一路左顾右盼地溜达过去。这一看不要紧,还真吓我一跳:满街的军车和防暴警察在路两边严阵以待,一直排到广场几乎没有间断。咱语言不通也搞不懂是咋回事,但见街上人照走,车照开,也就放了心地走咱的路。一路上打量着那些警察、大兵,而无聊的他们也稀奇地看着我,相看两不厌,唯有“我和你”(这条路少有外国游客)。经过长长的检阅,我觉得他们那精神、那装备、那制服实在是不敢恭维,大概也就明白了点何以整个阿拉伯世界却打不过一个弹丸小国以色列。

  估计是到了拉美西斯广场却不见拉美西斯的雕像,这又让我犯晕,这里是吗?这地图上还画着呢!后来才知道,雕像早移走了,广场上建起了一座人行立交桥。这广场虽比不上开罗中心的解放广场,却是个交通枢纽:火车总站、两条地铁的交汇站、各种公交车的途经和始发处,人如潮车如水地涌来涌去,让我在潮流中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火车站在哪?又是一番折腾,问了许多人(这许多人偏偏不懂英语),才明白马路对面(我这边是清真寺)那一排黄色的建筑就是。进了车站又是一番打听,才找到了专门出售卧铺火车票的办公室。埃及有一趟从开罗经卢克索到阿斯旺的卧铺旅游车专列,乘客几乎全是老外,所以它在埃及的地位差不多相当于往来于德法两国的欧洲列车了。在票房遇见一个埃及姑娘,是中文导游,也在买票去卢克索接中国团。她告诉我旅行社买机票会便宜些,但车站附近没有,要去解放广场。这次学聪明了,忙问她解放广场埃及话如何说,答曰“巴哈利”。出得门来,在路边看着一窝蜂似涌来的大小巴士,忙问路人“巴哈利”该坐那辆车。热心的埃及人拦下一辆中巴送我上车,再对司机吩咐一声。这不,一会儿功夫,5毛钱,我就来到了“巴哈利”,这下让我尝到了语言通畅和公交廉价的甜头。

  解放广场可是个大广场,而我下车的地方偏又是在广场边缘的希尔顿宾馆门口,隔着个立交桥,对面的广场也看不见。正犯难到哪去找旅行社(“旅行社”这个词不会说),真是吉人自有天象,得来全不费功夫――马路对面一西装革履的亚洲人正向我走来。赶紧上前打听:是中国人吗?正是!尔后他告诉我肯德基招牌下那家旅行社的机票较便宜。待我找到后一问,不便宜啊。于是乎,我再次返回拉美西斯广场的火车站。

  这回我可是熟门熟路了,而且关键是叫地名时学着埃及人的发音“Ramse-s拉姆西-斯”,重音节放在“西”上,拖点长音,再没遇到听不懂的人了。这不,入乡随俗方能路路通啊。这回我也不问了,反正在拉美西斯大街上往那方向去的车都要经过拉美西斯广场,我冲着一辆启动的(压根就没有停下过)敞着门的巴士奔去、跳上、一个趔趄差点掉下、抓稳,几个动作一气呵成――这活儿咱平时没练过啊。还好有惊无险,我也埃及化了!

  买完票早已是万家灯火,饥肠咕噜的我路过饭馆,走进去一瞧,人家那是自选式的。柜台里摆放着各式菜肴,先去账台付钱买一小票交给柜台再取货,如同我国以前的生活方式。埃及人的餐饮基本上是用长、圆面包或空心的面饼夹进自己喜欢的肉或蔬菜,讲究的再加份蔬菜沙拉或汤。我也说不来,反正拣看中的要,直到撑饱为止,最后来个“How much?”一把付帐。简单的一个面包夹肉5镑,复杂点的一套20―30多镑。我旅埃期间全都吃的各种不同的“埃菜”,有大众饭店,有路边小摊,也有高档餐馆。最喜欢的是快餐店,不用看菜单(看不懂),简明直观。

  最令人啼笑皆非的是,临离开埃及的前晚,我找到了开罗有名的餐厅。落座后捧着本菜单拿着电子词典摸索了半天方点齐了前中后加葡萄酒的一套埃及大餐,打算好好犒劳自己一下。矿泉水、葡萄酒、汤、前菜、沙拉,一切都按部就班地上演着。“沙拉”可真是性价比超高啊,有6块不同的烤肉,后面主菜再上来我可吃不下了。于是赶紧刹车,我把吃了一半的“沙拉”撤了。侍者疑惑地看着我:不要了?yes!正当我美滋滋地品着托勒密干白葡萄酒等着我的主菜时,端上来了大米布丁这一埃及有名的甜品。why?怎么主菜未上这收尾的甜品倒先来了?主菜?不是已经上过了吗?争论了半天侍者有些明白了,忙指给我看隔壁桌上的菜肴,你是把沙拉当成蘸面饼的调料了,而又把主菜当成了沙拉!晕倒!因好奇菜名我点了“德黑兰沙拉”。那是一种用豆子磨成粉调成糊状的东西,蘸饼很好吃,我先前在阿布辛贝吃过,我以为是配套面饼的调料,犹如吃西餐先上面包配蘸料。这下倒好,花了我二百多银子的美餐只吃了个半饱,愤怒!怪谁呢?侍者好像没错,可我也没错啊!结帐时我还是在已经包括了各10%的税和服务费的账单后,又付了10%的小费,想想不能让人小瞧了咱中国人,怀着超级郁闷离去。

  啰里啰嗦地说上一大堆杂碎,目的是告诉读者,本来两眼一抹黑又听不懂说不来的我,心中无底。经过这半天的折腾,我适应了,我能行,我有自信了!当然,这也归功于事先功课做足,否则人家说的我根本听不懂。比如售票处告诉我去阿斯旺的火车可以在拉美西斯总站买票,但发车却是在吉萨站,这我事先已经知道。晚上回到旅馆,我卖弄似地向前台老儿展示火车票:别小瞧人,看不懂登记表的人,照样把火车票给买来了。

  以后的日子我在埃及的旅行虽然谈不上游刃有余,但也基本顺风顺水,而这,全得益于本人在毛泽东思想教育下成长的结果,坚决贯彻执行老人家的相信群众依靠群众、走群众路线的教导,仰仗于热情的埃及人民。埃及人对中国人颇有好感,许多人听说我是中国人,会表示友好,还会掏出手机向我展示――中国制造。我在埃及旅行,全是乘坐公交车和地铁。地铁好办,我手里有张网上下载的开罗地铁运行图,单一票价1镑。出门只要展示纸上那个“M”,不用开口,开罗人都认识这个地铁的标志。先问旅馆附近的站,再问景点附近的站,上车对照图表数站,简明易行。但大多景点还是要靠巴士。我根本不知道哪路车到哪,再说,我们从小就学习的“阿拉伯数字”,被阿拉伯人认为是“英格里西数字”,正宗的阿拉伯数字你完全看不懂。况且,街头也无所谓什么公交车站,有一堆人站在路边那就是车站,马路上随时可以跳上跃下。各种大大小小的公交车,多得像蝗虫般飞来飞去,最多的就是“迷你巴”――小面包车,“迷你”中挤上十几个埃及胖子是基本国情 。

  埃及这个讲究男女授受不亲的国度,有专门的女士车厢、休息室等,但在迷你巴上也只能亲密无间了。一般车费是0.5-1镑。我既弄不明白也不想去费那个神,手持阿拉伯语的景点名称,往路边一站,随便问个路人“到这个地方该坐哪辆巴士?”自然会有热心人带我找、或等来巴士并关照司机,到地方司机叫我下车再指明方向便大功告成。有两次热情的司机还给予我“free”的免费优待。有一次一个无良司机想诈我5镑的车费,但经车上一位大妈和其他乘客的指责(我是看出来的),迫于众怒难犯,司机只收了我0.5镑,世上还是好人多啊。有的地方如爱资哈尔清真寺和看苏菲舞的固力宫,从拉美西斯广场过去没有公交线路,那也没问题。埃及人指点我上了停在路边的3排座的士,拼车,2镑一人,这些车一般都泊在交通要道处等客。我手中的资料上有的景点只有英文,我便找个西装革履的路人请他帮我写上阿拉伯文,再问就一路畅通了。可以说,我在埃及的每一步,都离不开群众的帮助,用这种方式,我顺利地走完了埃及之旅。

  当然,哪里都有“小人”。我从“基督教老开罗”坐地铁回去,买票时递进去一张20镑(地铁实行通票制1镑),可对方只找给我一张10镑和3张1镑。还好事先做功课知道埃及有此“风俗”,所以在找钱时格外当心。我立马示意“NO”,窗口里递出一张5镑。我知道遇上了“老革命”了,绝不能姑息,坚决地竖起一根手指,里面又递出一张1镑,并向我翘起大拇指:“good”。这根老油条揩的油被我如数榨出来了。

  玩转开罗城

  开罗是“五光十色”的。因为从历史文化来说,古老的开罗交织着古埃及、希腊罗马、阿拉伯等不同的宗教和民族的文化;从城市景观来看,其古老的、现代的、好看的、难看的组合成一个复杂的大开罗,很难用一种格调来描绘它。

  飞机飞临开罗上空时,我便伸头瞪眼地紧盯着机翼下的埃及大地。埃及是个讲究东西有别的国度,他们认为太阳从东边升起,因此那是适于安居的场所;太阳从西边落下,那里是葬身的所在。从空中俯瞰,一条尼罗河把大地划成两半,东岸城区密密麻麻的房屋街道令人眼花缭乱,把个市区撑得满满当当的;西岸的吉萨高地则是一片荒凉的沙漠,只有几个孤零零的金字塔,在阳光下闪亮,两岸泾渭分明。

  开罗不仅是非洲最大的城市,簇拥着1650万人口,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还是中东的政治活动中心。公元969年,阿拉伯帝国法蒂玛王朝征服埃及,在今天的开罗北面建城定都,命名为“开罗”,阿拉伯文的意思是“胜利”。开罗人笑谈开罗有“四好”:夜里比白天好、屋内比屋外好,地下比地上好、男人比女人好。

  前两个“好”主要是指城市建设。开罗虽大,但未必见的好。除了市中心解放广场四周的高楼大厦和尼罗河中的宰马里克岛上的高级住宅区外,偌大个城市,乏善可陈。倒是感觉西岸的吉萨地区可能是后来建设的缘故,还像个样子。至于其他区域尤其是伊斯兰老城区,那就只能用大为不敬的“脏乱差”来形容了。回来后,我把爬到清真寺上俯拍的老城区照片示人,观者以为那是一片待拆迁的居民区,几同废墟,似乎更适合于做贾平凹的《废都》场景。开罗城里到处都是一派欣欣向荣的热闹,车水马龙,喇叭震天,人头济济。以前光是听说开罗的房子许多都是不贴外墙不封顶的,为的是钻法律空子,即未完工的房子不交税,但在市区很少见。直到我在从孟菲斯回开罗的路上,才一睹芳容,大开眼界。只见在公路两边排列着成片成片赤裸着红砖的楼房,楼顶上竖着水泥杆,在蓝天下蔚为壮观。开始以为是未完工的民居,再细看,见许多窗户已经美化,也飘起了“万国彩旗”,这才明白它们是不会“竣工”的。因为白天太热,开罗的夜晚也就分外的热闹。而丑陋的一切,在夜幕中都演变为灯光璀灿的夜景,所以说夜里比白天好。屋内比屋外好则说明埃及人的生活水准要好于马路上看到的。地下比地上好,不用说那是指地下的陵墓代表着埃及灿烂的古文明。男人比女人好,是说埃及男人英俊有魅力。许是伊斯兰教的原因,埃及街头和公共场所男人比女人多,加之外国游客也不会在高级商务住宅区逗留,所以埃及美女倒是不多见。

  在开罗,现代文明与古老传统相交融,东、西方色彩交相辉映。城市里现代高楼与清真寺彼此相望,马路上代表着工业文明的从不间断的汽车喇叭与清真寺一天数次的宣礼声相互唱和;头戴面纱身裹长袍的妇女与时髦女郎并肩而行彼此视而不见,让你目不暇给;宝马奔驰与郊外骑着毛驴的阿里巴巴大叔各自潇洒,让你恍惚时光倒流;从徜徉在宰马里克岛上的欧风建筑来到吉萨高地风沙肆虐的金字塔脚下,使人仿佛回到几千年前的法老时代;解放广场的肯德基广告牌和建于中世纪的哈力力市场同样在勾引路人的欲望,又令人不知是何夕。这,就是我看到的五光十色的开罗。

  “万千宠爱在一身”的博物馆

  游览埃及,最好是从解放广场的埃及博物馆开始,从那里翻开埃及文明这本古籍的第一页,因为在那里集中了来自全国的珍宝。埃及博物馆与著名的世界三大博物馆(英国大英、法国卢浮宫、美国大都会)无法相提并论,但其专业、厚重、古老却是它们望尘莫及的。

  该馆收藏了古埃及从史前至希腊、罗马时期(5000年前至公元六世纪)的历史文物,从生活生产用具到金银财宝到石雕艺术到各种文献共30余万件,其中大多数展品年代超过3000年!说它是古人类文明的大展示,一点也不为过。踏进博物馆,置身于琳琅满目的展品中,古风扑面而来,与外面的世界恍如隔世。一座座法老的雕像威严的、平和的、秀气的,穿过几千年的时光在注视着你,让你不能不肃然起敬,去探究、崇拜、欣赏人类远古的文明。

  馆中的珍贵文物犹如汗牛充栋,难以详述,其中最为耀眼的我以为有二:图坦卡蒙的墓葬品和木乃伊馆。

  图坦卡蒙(Tutankhamon) 埃及最出名的法老是谁?是最大金字塔的主人胡夫?是不可一世的拉美西斯二世?是迷倒罗马统帅的埃及艳后克里奥帕特拉七世?到了埃及博物馆才知道,年轻的名不见经传的法老图坦卡蒙是当今名声最显赫的法老,他那无法用价值来标价的数千件陪葬品和举世闻名的黄金面具已经成为埃及古老文明的重要象征。

  图坦卡蒙是埃及第十八王朝法老,8岁登基,公元前1352年18岁左右去世。由于他的突然死亡,仓促下葬,其陵墓空间规模不大。然而,却奇迹般地逃脱了被洗劫的厄运,直到1922年才被英国考古学家霍华德﹒卡特博士发现。图坦卡蒙的墓葬品,占据了二楼大厅的三分之二。这是20世纪最伟大的考古发现,是至今为止保存最完整的也是最具有价值的古埃及财富。当年光是清理登记这些文物就花了4年,而整理修复花了10年。那一件件精美绝伦的艺术珍品,每件都是无价之宝,都让人赞叹绝伦。一位开罗考古学家曾说,图坦卡蒙法老的黄金面具、黄金棺材、黄金宝座这三样珍贵文物,无论拿其中哪一件,都能胜过世界上任何一个博物馆中最值得夸耀的文物。

  上午9点一开门,我就先上楼直奔最里面的图坦卡蒙陈列馆,因为想避开一会儿蜂拥而至的旅行团。端详着那闪亮而精致的金棺、金面罩,凝视着那用玉石、火山石、紫水晶、象牙等材料制作的明亮的眼睛,欣赏着金銮宝座上国王和王后亲密无间的彩绘,我不能不为三千年前埃及人的技术和艺术而赞叹。限于篇幅这里就不具体介绍了。这个在埃及历史上默默无闻的法老,墓葬如此丰富精彩,而那么多著名的法老尤其是那位伟大而长寿的君王拉美西斯二世的墓葬要是未盗,那该是一种多么难以想象的丰盛和震撼?因此当年发现该墓的卡特评论:图坦卡蒙一生中最伟大的业绩就是他死了并被埋葬了。

  木乃伊陈列馆(Royal Mummy Room) 看完图坦卡蒙,我赶紧找同在2楼的木乃伊陈列馆。木乃伊这个词不会说,那就施展肢体语言吧,我做了个闭眼抬头挺直的姿势,工作人员心领神会把我带到陈列馆门口(需另购100镑的门票)。馆内幽暗静谧,笼罩着一种古老神秘的氛围。11具国王的干尸躺在玻璃柜中,不多的游客放轻了脚步,把脸贴在玻璃柜上仔细端详,生怕打搅了这些已经沉睡了几千年的国王们。拉美西斯二世躺在中间,从其木乃伊遗体来看,具有突出的下颚,长而细的鼻子,小而精细的眼睛,厚唇大耳,身高6英尺,此刻这位曾经叱咤风云的一代天骄静静地安享他生前向往的永恒。虽然只是一具黑黑的干尸,却仍然受到后人的尊敬。1976年,当他被送到法国养护时,护照上如是填写:名字,拉美西斯;职业,国王。法国人专机迎驾,并给予21响礼炮和摩托车开道的最高礼遇。

  古埃及人之所以这么不遗余力地保存尸体,是因为他们相信,人死后,灵魂“巴(BA)”即离开躯壳,只有身体完好,“巴”才能顺利找到它的主人,使主人获得永生。所以他们一般还要在木乃伊面部罩上死者脸罩,以指引灵魂归来。换句话说,木乃伊是他们享受永恒生命的载体。

  博物馆里的好东西太多,只展出了一小部分,4个多小时转下来,我已是腰酸腿疼、饥肠咕噜,楼下的宝贝到后来只能是匆匆走过无力再细看了。建议对此有兴趣的人,一是事先做好功课,最好是带着导游书参观;二是准备充足的时间、水和食物。

  不可思议的金字塔

  金字塔,恐怕是地球上知名度最高的旅游景点了。关于金字塔的各种介绍、研究太多,甚至于有专门的“金字塔学”,因为在它们的身上,有着太多的“不可思议”的迷团,诸如法老的咒语、各种数学猜想等等。因其外形像汉字的“金”,所以中国人将其译成金字塔,阿拉伯语是方锥体,西方人称Pyramid,源自希腊语,棱锥体的意思。

  金字塔是什么?――古埃及法老的陵墓。为何要建金字塔?――古埃及人相信来世,认为人死后将到另外一个天堂。《金字塔铭文》中有这样的话:“为他(法老)建造起上天的天梯,以便他可由此登天”。金字塔就是法老实现理想的天梯。如何建造金字塔?――至今未有定论。

  黎明即起,我爬到旅馆顶楼四下一打量,好天!立马梳洗、早餐、出发。从地铁吉萨站出来,正为何往而费思量,一的哥上前拉客开价15镑(甭问,吉萨站出来的老外百分百的都是奔金字塔去的),正欲还价,又来一哥们拉客说坐巴士1镑。哈哈,得来全不费功夫,我对的哥道声拜拜随巴士哥而去。

  下车环顾皆房屋,非我想象的茫茫沙漠。经路人指点转过一个弯,金字塔那巨大的身姿赫然悬我头上!原来随着城市的发展,金字塔的前后门也都被城市包围了。金字塔景区的范围很大,包括祖孙三代3座金字塔:大的是爷爷胡夫(Khufu)、中的是父亲哈夫拉(Khafre)、小的是孙子孟卡乌拉(Menkaure),一座比一座小,真是应验了鲁迅笔下九斤老太的唠叨“一代不如一代”。景区里还有斯芬克斯(Sphinx)狮身人面像,太阳船博物馆 以及一些小的王后、贵族墓,它们彼此间距离不近,半天的参观时间如要拍照很紧张。

  一进门,最大的胡夫金字塔扑面而来。巨大的金字塔,像一座巍峨的大山耸立着,层层叠叠密密麻麻的巨石,以一种摄人心魄的冷峻和沉重堆砌着竖立在你面前,四条台阶型的边缘线向上、向中间会聚,巨大的锥体犹如一把利剑插向苍天,为法老搭起了一座通往天堂的阶梯。有人说看景不如听景,金字塔实景不如照片,我完全不同意。尽管那是从小就在各种图片上熟悉的身影,但是当我站在金字塔面前仰望时,觉得人是那样的渺小,才真切地体会到“巨大”和“古老”这两个金字塔的特征。望着眼前用230万块约2.5吨(底下的达16吨)的石灰岩石堆砌成的宏伟巨作,我唯有惊叹加敬仰――原高146.59米,相当于40层楼,由于几千年的风化剥蚀,目前高度为138米,一直到法国艾菲尔铁塔出现前,始终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筑物。古埃及人在没有机械的条件下是如何将这么多的巨石一直堆上天界?不用粘合剂而接合得如此严密以至连张纸也插不进?又是如何能做到保持上下左右前后的精确?无怪乎会让后人产生如此多的不解之迷。但不管有多少的难以置信,金字塔,就是这样威严地耸立在你的面前,披着几千年的沧桑俯视着你,在视觉上让你震撼,在精神上让你敬畏。当年不可一世的拿破仑率领法军杀进埃及,被眼前的金字塔惊倒,对他的部下说:“士兵们! 4000 年的历史在蔑视你们!”

  朝拜了大金字塔,我赶紧去看那神奇的狮身人面像,狮身人面像与金字塔

  一体早已成为埃及的形象。斯芬克斯(Sphinx)是希腊人的称呼,因为他们发现这座雕像和他们戏剧中的斯芬克斯如出一辙,在阿拉伯语中意味令人恐怖的家伙。但这些都是外来征服者的叫法,狮身人面是哈夫拉法老的形象。古埃及人崇拜狮子,认为狮子是力量的化身;狮身加上法老的头像,就是力量加智慧的化身。同时,这种奇怪的形象也符合古埃及人认为法老既是神又是人的观点。整个雕像是在一块巨石上刻出来的,身长73米,高21米多,脸足有5米宽,雕像的一个耳朵就有2米高,是古埃及巨型雕塑艺术的代表作。几千年来,历经风刀沙剑的磨砺(曾被沙漠掩埋)和土耳其人的炮轰摧残(鼻子没了,胡子掉了现存大英博物馆),它依然忠心耿耿地守卫着金字塔,见证着人类历史的演变。我从低角度拍摄,用蓝天白云烘托它的古老与沧桑,用广角镜头来塑造出它的巨大与威猛。技术手段是为表现心中感觉服务的,我以此来表达对它的敬意。

  看完了这些已过中午,饥渴(景区内无食品出售)的我拖着沉重的双腿在沙漠里寻找可以拍到三座金字塔的地点。我花30镑雇了辆马车奔到远离金字塔的所谓的观景点,却发现不是我要的,再说天也不好没了太阳,便让车夫送到狮身人面像那边的大门,以便去门外的肯德基吃午饭。谁料车夫没走多远就不肯走了,我说你不送我就不给钱。争持不下中,我把近处的警察叫来,乱七八糟地向他叽呱一番,其实说些啥连我自己都听不懂,单词量太少,词不达意啊。好在那小子也叽呱一番,在警察的调解下,他只好离开马路在沙漠里走把我送到狮身人面像前便再也不走了。原来这景区里的马车、骆驼等都是划地为界,彼此不能越界经营(这是我猜的),可能他是对我说过但我听不懂。分手时他说我不是个好人,我回应道你也不是什么好鸟you are not a good bird。当然,他也闹不明白他如何变成了鸟。

  第二天,意犹未尽的我,再次前往金字塔。谁知一不留神上错了地铁女性专用车厢。隔壁车厢的一个男子隔着玻璃对我吹胡子瞪眼地拼命打手势,我看看四周的大姐小妹们旁若无人,并无莫名惊诧,心想你小子怕是醋缸打翻了吧,关你何事?但到了下一站还是赶紧换了车厢,出门在外少惹是非吧。出了吉萨站颇为不爽――今天咋不见有人拉我?只好找人问了巴士前往。这次我直奔目标――小金字塔外的高地,以便能拍到三座金字塔的画面。沙漠上行路不宜,上坡更难,脚底下不坚实,进两步退一步,力气倒有一半是空耗。最后终于爬到了最高点,山头上一头骆驼安卧在沙地上磨着嘴唇在反刍,一个警察蜷缩在只能容下他上半身的石屋里吞云吐雾,原来这里是景区边缘的制高点,是警察的岗哨。

  在我的脚下,三座金字塔和三座王后、贵族墓因为视角的关系簇拥在一起,斜角的阳光照射在它们身上,阴阳分明,勾勒出石头建筑立体的力度美,这正是我追求的画面。拍完照片,我在沙丘上静坐着,注视着,思考着,品味着…… 这里远离游客,没有巴士的穿梭、没有游人的喧闹,只有亘古的风在耳边呼啸。沙漠中的罡风在这块吉萨高地上呼啸了几千年,吹矮了不屈的金字塔,吹皱了斯芬克斯英俊的面孔,也吹散了朝代更替的历史风云。当初古代世界的7大奇迹,6个都已在“岁月”――这个无情的、无形的杀手下灰飞烟灭了,只有金字塔岿然傲立。中国人喜欢用沧海变桑田来形容历史的久远和世事的变迁,但金字塔还是金字塔,既不沧海也没桑田。所以,在埃及有这样一句谚语:“历史怕时间,时间怕金字塔”我觉得只有远离红尘,远远地望着它,静下心来,才能感受金字塔的魅力,才能“看到”它越过几千年时光的遥远,才能感觉到它在茫茫沙海中的旷远,才能体会到它伸向蓝天的高远。当年一朝又一朝的法老一腔梦想都托付于能通往天堂的石堆,到头来,却连尸首都不见。我凝视着黄沙飞旋中的金字塔,不由想起昆明大观楼上的著名长联:“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套用一句中国的古诗曰:“法老一去不复返,此地空余金字塔”。留下来的金字塔是古埃及人的旷世杰作,受到全人类的敬仰。

  媒体2008年11月14日报道,埃及发现了第118座金字塔,有4300年历史。伟大的金字塔不仅是古埃及人、也是全人类文明的象征、结晶,是“一个地球伟大文明的遗嘱”。

  功略:如果想仔细欣赏并拍摄的话,建议带上干粮和水早上去金字塔。金字塔景区有前后两个门,前门进去就是大金字塔,后门进去首先是狮身人面像。建议早上先拍狮身人面像。

  凡尘与神圣交织的伊斯兰开罗老城区

  伊斯兰老城区指的是现在的欧式市中心出现以前的开罗老城。这是一块拥挤、杂乱、古老但却充满魅力的区域,此地人头济济、街巷密布、商铺连绵、寺庙林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开罗的伊斯兰老城区纳入了“世界遗产”的名单,把它与金字塔、中国的长城和意大利的威尼斯并列在一起,这里是世界上伊斯兰古建筑最集中的地方。开罗号称“千塔之城”有几百座清真寺,高耸的宣礼塔无处不在,蓝天下清真寺的尖塔和圆顶犹如雨后春笋般地遍地绽放。每天清早,你就会被那无处不在的、清真寺喇叭里传来的催人礼拜的呼喊声叫醒,所以在穆斯林地区早起是不需要闹钟的。公元969年阿拉伯法蒂玛王朝在这里建立了都城,这些清真寺的建筑年代从10世纪到19世纪,涵盖了伊斯兰教的整个传播时期。其中最美的是萨拉丁城堡里的阿里寺,最精致的是哈桑寺,仍基本保持了1200年前的原貌、堪称古代清真寺活标本的伊本图龙寺,拥有世界上仅存的最古老的大学遗址的艾资哈尔寺,还有闻名遐迩的哈里里市场,深受外国游客欢迎的免费观看苏菲舞表演的固力宫等等。

  (艾资哈尔寺内)

  (阿訇在讲经)

  世界上其他地方的历史遗迹许多是有意保存下来的古迹,既无活力,也无生气。这里不是专为游客设置的观景区,所以也无法提供一切旅游的方便。这里是一块依然充满着旺盛活力的古迹,而不是一座露天博物馆:这里的人们每天在中世纪呼喊至今的宣礼声中成长,每天走在中世纪留下来的弯曲小巷里,每天在叫卖着中世纪时就有的商品,每天在抽着中世纪延传至今的阿拉伯水烟打发掉这一天,而每天游客们也在其中穿梭寻找着中世纪的味道……历史学家罗登贝克说,中世纪的开罗就是那个时代的纽约。

  星期五是穆斯林的大礼拜日,这一天伊斯兰信徒大都要去清真寺做礼拜,所以也是观察穆斯林风情的时机。我上午来到了侯赛因清真寺和隔壁的艾资哈尔清真寺。上午寺里的人还不多,从中午起,人流骤增,寺内和寺外的马路上人潮涌涌,都是前来礼拜的穆斯林。信徒们都挤在一个盥洗室里把大脚跷在水龙头上冲洗,想必是进清真寺需要脱鞋,为表虔诚,他们是在整装吧。后来我在开罗、迪拜机场的洗手间里,都能见到阿里巴巴大叔们旁若无人地把大脚放在洗手盆里的中东风情。在艾资哈尔清真寺里,一位可爱的小姑娘懵懵懂懂地跟着爷爷上下俯仰一起做礼拜,我便把镜头对准了她。小姑娘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一面叩拜一面看着我的镜头,这就是潜移默化的教化的力量。

  因是傍晚的回国飞机,我中午离开艾资哈尔清真寺一路问着找到了附近的叫兹维尔(Bab Zuweila)的双尖塔门清真寺,这是一座建立在城门之上的清真寺。我顺着螺旋状的楼梯爬上塔尖一看,中世纪开罗的全景展现在我眼前:环望四周,寺塔林立。远处是萨拉丁城堡和哈桑清真寺高高的剪影,构成了老城区的轮廓线,它们高傲的脚下是杂乱无章的民居与街巷,巍峨和简陋形成鲜明的对比。

  时值正午,正是礼拜的高潮,各寺的喇叭纷纷亮开嗓门,阿訇的宣讲声在空中回荡,填满了老城区的每一个空间――有的慷慨激昂、有的抑扬顿挫、有的如歌似吟……汇成一场伊斯兰教的混声大合唱。我顶着骄阳、迎着大风,独立于尖塔的平台上,在热烈的祈祷声中凝视着远处的萨拉丁城堡,陷入了深深的思索:它们高耸的身影彰显着曾经的光荣岁月(阿拉伯的民族英雄萨拉丁打败了英国狮心王查理,十字军东征的历史就此彻底结束。),可脚下的老街陋巷

  却是蓬头垢面全无昔日的辉煌,历就这样无情而生动地呈现在我眼前――发展就是硬道理――这可是教科书上难以学习到的。此时,我体会到了“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深奥。

  (在外国游客中名声极大的埃及民族舞蹈“苏菲舞”全由男性演出,他们可以在半个、一个小时的表演中不停歇地旋转旋转再旋转,舞者没有晕倒而观者倒先看晕了。开罗固力宫的“苏菲舞”是正宗的免费表演,我是提前了一个小时来抢位子的。)

  远征阿布辛贝

  本着先远后近的原则,我决定先从开罗南下直奔阿布辛贝,然后再逐渐往回走。埃及的火车站没有我们这样的候车室,大门进去直接上站台等候。这趟车是卧铺旅游专列,全是两人一间的房间,60美金一人。买票时火车站问我,是否愿意多付20美金即80美金包下两人的车厢?我脑子飞快地一转――这趟车基本都是团队,独行客很少,我独享包房的概率应该是很大的,便回答我非常乐意与任何人共享一个美好的夜晚。果然不出我所料,来回程都无人来与我共度良宵。上下铺的房间很小,我一个人都觉得局促,真不知那些五大三粗的欧美人加上行李是如何在里面玩二人转的。上车不久,列车员就送来了晚餐,等收拾餐具时向我手一伸。干吗?你不愿付我小费吗?哦,忘了。毕竟平时没有这个习惯,忙给了他5镑。早在做功课时就知道,埃及是个小费盛行的国家。第二天列车员来送早饭,又向我要小费,难道这送一次就得给一次啊。

  第二天上午车到阿斯旺,下车后我先来到车站对面不远处的尼罗河边,一下子就被蔚蓝色的河面上白帆点点的美丽景色所吸引。就在我驻足欣赏时,身边来了个埃及人,自称默罕默德,是个导游(应该是旅游掮客),还给我看有照片的导游证(我哪里看得懂)。他先是要用车送我去阿布辛贝但我嫌价高而谢绝,又向我兜售畅游尼罗河的游轮生意。这哥们见我不为所动(谁会轻易相信?),便打开手中的游船资料,其中有一页从网上下载的中国游客在网上发表的中文游记,其中提到这位默罕默德介绍的游轮价格便宜云云。这一招还真灵,因为我所熟悉的这种网上驴友的文风是圈外人编不出来的。于是我就留了他的电话,待我从阿布辛贝回来后再说。

  在路人的帮助下,我找到汽车站。到售票窗口一问,去阿布辛贝的大巴早上8点就开走了,下一班要到下午5点,而此刻是11点,怎么办?犹豫间,来了个小伙子,引导我到旁边的一堆私人小面包。结果25镑的标价我被敲诈了40镑得以享受驾驶室的位置(3个人坐),那小子居然还想跟我要小费。

  前往阿布辛贝的道路戒备森严,出城后在一个检查站被全副武装的军警拦下,乘客要出示证件司机要进行登记后才放行。原因是在这条沙漠公路上曾经发生过恐怖份子杀死游客的事件,那以后所有前往阿布辛贝的旅游团都要集合在一起排成长长的车队,由军警武装护送早去晚归,如今已经放松多了。

  汽车经过著名的阿斯旺水库大坝后就逐渐进入了沙漠,这里是靠近苏丹边境的撒哈拉大沙漠的边缘。我睁大了双眼打量着这个世界最大的沙漠:这里没有我们在照片上常见的起伏的沙丘,而是一马平川。奇怪的是沙漠中散布着不少土石堆,一些大的形状犹如袖珍型的金字塔,法老的金字塔是否受此启发呢?一路上遇见无数从阿布辛贝返回的旅游大巴,其中中国产的宇通客车占了半壁江山。汽车在无垠的沙漠里疾驶,单调的景色让人昏昏欲睡。突然醒来,只见远处一片湖水――“纳赛尔湖!”我兴奋地叫到,因为阿布辛贝就在湖边。我的叫喊引来司机与一众阿拉伯兄弟的大笑――那不是。原来沙漠中空气折射的原因,远处的沙漠看起来犹如湖水,而那些土堆犹如漂浮在湖面的小岛,这就像我们在电影中常见的用长镜头远摄的画面恍恍惚惚的。

  经过近4个小时的疾驶,我终于来到了令人神往的阿布辛贝。这是一个极小的小镇,诺非拉美西斯二世神庙,恐怕没人会知道这个湮没在沙漠深处的地方。下车后住进了车站对面的旅馆,诺大的旅馆里就我一个住客。这里很少有散客来,游客一般都是在阿斯旺参团一日游。时间不早了,赶紧填了肚子前往神庙。这神庙虽说不远但没有公交车步行得半个小时,尽管是冬天,但在撒哈拉的骄阳下跋涉未必是趟愉快的旅行。走了没多久见身后来了辆卡车,我便学着外国电影里的情景,在路边伸出大拇指示意搭车,但人家视而不见拂袖而去。许是已习惯了路人的热情相助,被此等冷遇激怒了的我不甘心地在车后大声叫喊。这一招灵,车停下了。于是我爬上去一阵风就到了。

  埃及,有三个法老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金字塔让你记住了胡夫,金面具让你认识了图坦卡门,而另外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就是这位拉美西斯二世。他是第19王朝的第三位国王,让你知道他的是他无处不在的庙宇和雕像。他20岁继位,掌权达67年,继位后东征西伐打败各路强敌,其执政时期是埃及新王国最强盛的年代。他不但事业有成,情场上也是硕果累累。据称,他至少有4名正妻和6名侧室,后宫佳丽 500多。他一生共有96个儿子和60个女儿,活到96岁,比许多子女的寿命还长。他是古埃及最伟大的建筑家,一生勤于大兴土木。他下令修建的宫殿、庙宇、雕像和石碑多得令人难以置信。埃及现存的最宏伟的神庙阿布辛贝、卡尔纳克、卢克索等,都是他的大手笔。他留下无数雕像,看护着自己的王道乐土,最完好的一座头像被“收藏”在大英博物馆内。

  在古埃及法老的世界里,神庙象征着宇宙,是能接近神的地方。神庙里除了祭拜神外,也把法老像神一样的祭拜。所以,历代法老穷其一生兴建神庙,拜天拜神拜自己,造就了世界建筑史的奇迹,并使古埃及的文明得以保存千古。可以说,埃及规模巨大的神庙在世界上引起的震动,丝毫不亚于金字塔。阿布辛贝神庙被看成是拉美西斯二世最伟大的作品,是名副其实的古代建筑瑰宝。

  阿布辛贝何以名震天下?其一,神庙是一座巨大而精美的雕刻作品。它建于――确切地说应该是“开凿”于3300年前。这座神庙不是在地面用土石所建,而是在山体内挖出一个巨大的岩洞,而后在里面雕凿石像和绘制壁画。其二,1964-1968年,为了免遭因建造阿斯旺大坝而上涨的尼罗河水淹没,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持下,神庙被切割成2000多块,每块重达22吨,分别编号,在距离原址200多米的地方拼合还原,并建造了一座假山把它装进去,耗资约4000万美元。因此现在游客看到的神庙依然是在岩洞里,只不过那是一座人造山。巨大而成功的迁移工程本身就算得上是一桩奇迹,更吸引各国游客慕名而来。遗憾的是,国内旅游团大都不来此地,而红海沙滩晒太阳是一定要去的,真是没文化!

  当我来到神庙时游客大都已经离去,神庙里空荡荡的,正好让我避开了拥挤的人群,慢慢仔细欣赏。巨大的石雕像、精美的壁画、奇妙的设计、宏大的迁移工程,都足以让我对眼前的这位一代天骄肃然起敬。在神庙的左侧,有一座规模较小而格局相似的神庙,祭祀女神哈索尔,其实是拉美西斯二世献给他的妻子妮菲泰丽的祭庙。神庙墙壁上刻着拉美西斯二世爱的誓言:“当你轻轻走过我的身边,就带走了我的心,我对你的爱是独一无二的。”和拉美西斯二世神庙一样,与其说建造它是为了敬神,不如说是为了向法老的爱妻致敬。只是这里的壁画不同于拉美西斯二世神庙里的那些记载征服的战争场面,人与神的交流是这里的主题

  (神庙内景)

  翌晨天色熹微我再次前往神庙,为的是在蜂拥而至的游客到来前拍摄朝阳下的拉美西斯二世雕像。洞口的4尊拉美西斯二世高大的坐像,每个都有20米高, 脚下的小人则是皇后、王子、公主们的雕像,象征着法老的威武和不可一世。神庙面东,初升的太阳把金色的晨辉洒在巨大的雕像上,将他们的面容染成金黄色,仿佛又回到了叱咤风云的当年。我仰望着他们,这位盖世君主的面庞是平静而祥和的,一点也没有我想象的那种威严和不可一世。3千年来,他们夫妻比肩而立,每天迎来第一缕朝阳的问候,送走最后一抹晚霞的道别,夜夜伴着纳赛尔湖的波涛喃喃细语,相守着他们的精神家园,注视着他们的子民历经沧桑。

  7点过后,从阿斯旺来的旅游团纷纷杀到,神庙前的空地上顿时热闹起来,我告别了二世夫妇。

  (阿布辛贝寺内景)

  (阿布辛贝寺内的壁画,记载的都是拉美西斯二世的征伐武功)

  (旁边献给他妻子的神庙里的壁画与二世庙里的显然不同,表现的是人神对话)

  徜徉阿斯旺

  回程的大巴8点开走了,30镑坐驾驶室,小面包在沙漠中又是3个多小时的奔波,我在中午回到了阿斯旺。

  在热闹路段我下了车,两眼一抹黑,到哪去找旅馆呢?不用着急,路边自有热心人前来为你“服务”。一个半大的小伙子――想让我租他的帆船游尼罗河;一个出租车司机――想让我包他的车。就这样,“缪总”带着两个“马仔”帮我拉着箱子在阿斯旺的大街上视察:先找旅馆,他们根据我的标准带我一家家看房砍价;饿啦,他们带我找饭店;要了解游轮行情,他们带我去旅行社――因为满街的商铺我看不懂哪个是旅行社。最后我决定下午去游菲莱寺,于是的士男胜出帆船男退出。

  旅行社的价格高于掮客默罕默德,于是在吃午饭时,用司机的电话把默罕默德招来。经过一番询问、还价后成交。他要我先付钱,我提出身上现金不多要刷卡。他把我带到一家朋友开的小旅馆,用那里的“泡司”机刷卡并支付了手续费。这时我才看出,这个所谓的导游没有办公室,就随身一个皮包,连“公司”两字都可省略掉了。没有正式的标有某某公司抬头、图章的收据或发票,他随手撕一张白纸写上名字电话给我就算是凭证。我也不知道哪来的胆子就相信了这么一个连语言交流都很困难的陌生人。我怎么会先把钱都付了呢?如果刷卡后他人间蒸发了呢?我到哪去找阿拉伯世界里成千上万的“默罕默德”?事后想想就2百多美金,权当一次历练吧,再说我相信自己多年闯荡江湖的直觉。但我也做了思想准备:万一是骗子,我就报警,以司机为线索(他两认识),而我有司机留给我的电话为证,不过怎样向警方“说”,却是个大问题。

  当天下午司机送我去了菲莱寺,要了我80镑包来回。其实并不远,就在阿斯旺大坝下面,来回都有公交车经过。菲莱寺在一座小岛上,一个人坐船来回要50镑,我不干,可看看周围又无人共享,想蹭人家的船又不欢迎,犹豫间船主威胁我天不早啦。这下正切中我的软肋,因为我就是冲着夕照菲莱而来的,无奈只得就范。提醒喜欢摄影的朋友下午早点去,宁可坐在那儿等光线并可以凑人合租渡船。80+50的车船费真是宰了我的冤大头。

  阿斯旺的菲莱神庙(Temple of Philae)是现存最好的三座托勒密王朝时期的庙宇之一,是埃及最富浪漫气息的建筑,被称为 “法老宝座上的明珠 ”。神庙供奉的是古埃及的爱情神兼母亲神伊西丝,庙里有目前发现的最后的象形文字碑文和一些形象生动的浮雕,庙里最漂亮的是那座历经两千年仍保存完整的“图拉真凉亭”。这座凉亭是罗马第13位皇帝图拉真修建的,为皇帝祭庙时休息的凉亭,由14根雕刻精美的石柱环绕而成。夕阳染红的它,挺拔而秀气的身影映衬在蓝色天幕上,高傲而玉立,漂亮而有气质,难怪声名在外。

  阿斯旺是埃及南部的重要城市,沿河的一段街道颇具欧陆风情,沿着河畔漫步是一种令人心旷神怡的休闲方式。长长的游轮队伍一眼望不到头,简直筑成了尼罗河的堤岸。白天,河面上白帆片片、沙鸥点点,给这座沙漠中的小城带来一股优雅的灵气。夜晚,河面灯光摇曳、河边树影婆娑,夜风徐来,既无开罗的喧嚣也无卢克索的沙尘,是个值得放慢脚步逗留两天的地方。住宿建议就在沿河的街边找。

  我雇了一艘“弗卢卡”(Felluca),这是当地土著――努比亚人(黑色人种,与开罗那边的阿拉伯人种不同)经营的帆船。船主问我去哪,我称“随风”,只要是风去的地方。一般游客会选择去对岸的努比亚人村庄看看,但我已经在阿布辛贝见识过原生态的努比亚人村庄,这种“旅游”村就免了。于是,我和努比亚小伙子一个船头看景一个船尾扬帆,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自由自在地在尼罗河上“随风飘荡”,任由尼罗河上的风把我带往风去的地方。在这里,我体会到了在语文课上讲不清的“随风飘荡”这个词的意思。我坐在船头,放松了心境、抽空了思绪――天上,白云跑跑;河上,风帆飘飘;船上,心儿摇摇。河上与河下形成鲜明对比:河畔的大街上路人行色匆匆,河中的帆船里游客头脑空空,不知今夕是何年?微风徐来,身心皆醉,我迎风哼起了印尼民歌《星星索》:“呜喂――风儿呀吹动我的船帆,船儿呀随着风儿荡漾,送我到日夜思念的地方。”呜呼,可惜没有日夜思念的地方!此时此刻,可真是有点煞风景。小伙子见我悠哉悠哉地且游且唱,不由得也拉住风帆的绳子,在波涛上快乐地俯仰着身体唱起了努比亚民歌。歌声飘荡在尼罗河上,让我们乘着歌声的翅膀……

  游完尼罗河我又来到汽车站。原来我把“颈靠”丢在去阿布辛贝的汽车上了。本想放弃了,这玩意儿中文都一下子说不清,英语就更不会说了。但想到我的旅行刚开始,后面还有许多的汽车、火车、飞机有待我去坐,我需要它垫我的腰,就抱着试试的想法去了。到车站找到管事的老头说明我遗失了东西,可说不出司机是谁,他让我找车。结果我还真在一堆模样差不多的小面包里找到了我坐的那辆车!然后我用老头的阿拉伯围巾在脖子上比划――就这玩意儿。老头一个电话找到了在家的司机,一会儿功夫他就送到了车站,我的“颈靠”完璧归赵了!能在语言不通的情况下找回了丢失的东西,心情大好,也让我信心倍增。

  快12点了,我怀着一颗惴惴不安的心向旅馆走去,这是我和默罕默德约好的时间――他会出现吗?跨进旅馆大门我一眼就看到了,他已经在前台等我了。他用车把我送上了一条名为阿肯诺顿(埃及历史上一个另类的法老名字)的五星级游轮。跨进游轮的“大厅”我环顾四周并再次向前台接待求证是否五星,接待指着墙上镶嵌着的五颗星表示肯定,但明显是一条过气了的老迈五星。默罕默德逐一告诉我游程安排和注意事项,这一路的景点门票由我自理。我气愤地指出当初你明确船费包含了从上船到下船的一切费用(除了饮料和酒),如何又玩这种“抽签”的把戏?可我们既无书面合同又无证人,钱已经装在人家的口袋里了,只能吃哑巴亏,各位读者当引以为戒!好在我事先办理了国际教师证,在埃及享受着半价门票的优惠,损失不太大。侍者把我带到了底层的房间,我一看,更是气不打一处来――狭窄的小房间里两张小床,舷窗贴着水面,这也叫五星?

  这时默罕默德从上面打电话来,侍者问我are you happy?满意吗?这恐怕是他们长期同英语差的外国人打交道时发明的一种约定俗成的用语,虽然有些不伦不类,但简明易懂,便于交流。我愤怒地责问他这房间完全不像当初给我看的照片上的!于是我被换到最高层的一间单人间,视野开阔,这个满意了。谁知箱子还没打开,又把我换到下一层一间很大的有客厅区的双人间,我生气地加以拒绝“No!”默罕默德激动地向我解释,换给你的这间很贵啦,上面的房间让给腿脚不便的老人(离船顶甲板最近),我是从他那在腿上比划的手势中猜出这层意思的,后来一些步履蹒跚的老人也验证了这点。我基本听不懂他那急促的阿拉伯腔英语,急得他再三发狠“the last time(这是最后一次)!”这个我倒是明白了,意即再也不和不懂英语的人做生意了。我说别介,这年头来埃及的中国人大大的有,别跟钱过不去啊。不过这哥们还不算太缺德,否则侍者把我送进房间后他就走人,我与船家是没有道理可说的,人家一句话就可打发我――找默罕默德去。不过我事先也警告过他,我会在网上给他树碑立传的。

  尽管事先也在网上看过介绍,但只有坐了才有体会。虽然都是五星级游轮,但新旧程度不一样,伙食如何无法验证。特别是靠码头时,人家就停靠在神庙下面,而我这船像个小媳妇每次躲得老远要上岸走上一段路才能到达。所以如果乘坐游轮,一是要把所有细节问清,二是最好到河边上船先考察一番。这个道理我是清楚的,无奈语言不通英雄无用武之地,只好将就了。其实房间楼层的高低倒是无所谓,因为除了吃饭睡觉下船看庙,其余时间都是在船顶甲板上度过的,关键是房间要大,不要在船尾部,否则会很吵。甲板上的“游泳池”也就我两个身子长,一个小时的表演中徐娘半老的肚皮舞女胡乱跳一会再来一段苏菲舞(苏菲舞一定要到开罗的固力宫去看,那才叫精彩),就算是打发了。船上的餐饮也不敢恭维,管饱不管好,当天上船午餐我没吃饱又下船去买了一份埃及羊肉饼才维持到8点的晚餐。

  扬帆尼罗河

  下午3点,随着一声昂扬的汽笛,阿肯诺顿号游轮启航了。船上一个来自瑞士的旅游团加上一个我开始了3天的尼罗河之行,途经康翁波神庙和荷露斯神庙到达卢克索。

  尼罗河是埃及的母亲河,为非洲第一、世界第二大河。它发端于苏丹境内,由南至北贯穿埃及全境,流入地中海。尼罗河三角洲是尼罗河给埃及的一份厚礼。尼罗河一年一度的河水泛滥给下游的冲击平原带来了大量肥沃的泥土,使之成为埃及的鱼米之乡。河水泛滥的现象在阿斯旺大坝修建后,得到了控制。

  游轮上的生活是平静而悠闲的。早晚光线漂亮的时段,游客们观景拍照;午餐后回房休息一会,上午下午两块时间则通通奉献给太阳神。我也学着老外们,只穿一条短裤,躺在躺椅上向太阳神敞开胸怀,享受他老人家的恩赐。我像烙饼似地定时两面翻身,让和煦的阳光亲吻全身:一小时用衣服盖住脸仰面朝上,静心听CD;一小时俯卧朝下,专注看书;时而抬头看看两岸的风景。尼罗河两岸基本是沙漠,其中点缀着一些椰枣树和土房子,时而可见阿里巴巴大叔们骑着毛驴在田野里踟蹰而行,生活就像这条尼罗河,亘古而绵长。虽然也有几十号人,但甲板上安安静静的,游客们都沉浸在这份安详平和的美好时光中,尽情地享受着生活,颇有点陶渊明的“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意境。时间就这样在优美的旋律和入神的阅读中静静地流逝。

  开航的当晚,船在康翁波(Kum Ombo)神庙停靠一小时。神庙至今已有3500年的历史了。虽然是晚上,但泛光照明下的神庙倒是别具一种朦胧的神秘美感,墙上的壁画在灯光的映照下,线条反而格外分明。第二天清晨船靠伊德夫(Edfu)小镇一个半小时,让游客上岸参观荷露斯神庙(Temple of Horus)。神庙是目前尼罗河畔保存最为完整的托勒密法老时代建筑物。神庙主要供奉鹰头人身的天神荷露斯。荷露斯是古埃及最重要的神之一,通常被描述为戴着埃及皇冠的神鹰,古埃及的法老们都视自己为荷露斯的化身。

  尼罗河上最好看的风景当属,“弗卢卡”――努比亚人的帆船。许多喜欢“野游”的游客,弃火车游轮而乘帆船从阿斯旺顺流飘到卢克索,一路风餐露宿,夜数星星日晒太阳。从阿斯旺到卢克索,沿着尼罗河航行,一路波涛一路帆影,织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给尼罗河增添风情万种。这些“弗卢卡”或是多人结伴,数船并行,气宇轩昂,正可谓“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天”;或是独游侠客,形影相吊,自得其乐,有诗曰“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最美的是尼罗河的傍晚,漫天的晚霞染红了天际,尼罗河上风平浪静,水面如镜,宽阔的河面上映着帆船的一点倒影,一片孤帆挂在了天地间,大气而又淡雅。这幅宁静而壮阔的水墨画面,令人陶醉在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古诗意境中。

  探究卢克索

  船在第二天傍晚到达卢克索。次日早晨,看着瑞士旅游团纷纷登岸上车去游览,我问前台我咋办?前台告诉我等候导游来接我。我再问,我需要支付导游费吗?答曰,不详。想想默罕默德已经明确景点门票由我自理,如果导游收费而我也听不懂,还得按照他的路线时刻走,要他做啥?得,拿张地图自己走吧。

  卢克索可以说是埃及旅游最重要的地方,这里集中了大量的神庙和墓葬,是了解古埃及文明的重要场所。如果你到埃及不去卢克索,那就差不多等于没到过埃及。如今的卢克索,就是4000年以前著名的都城、世界最大的城市――底比斯。一条尼罗河把卢克索分成阴阳两个世界。古埃及人认为生命像太阳一样,从东方升起在西方落下,所以,东岸集中了人神共享的神庙殿堂,而西岸则是逝者的乐土,那里有著名的国王谷和王后谷。

  我决定乘早先奔西岸。一路问着找到了渡口,正在我找渡船时,一个“热心人”迎上来问是否去西岸,然后热情地陪我上了船。我正为埃及人的热情好客而赞叹,却发现,船上的每一游客对象(有独个的如我、有一对的、有一群的)旁都有一个贴身服务的热心人在喋喋不休,原来这些都是出租车的掮客。因为西岸分布着许多墓葬和神庙,没有公交车,散客要么自驾,要么包出租车。我一看形势对我不妙,一个人包车当然划不来。于是四下里打量,一对男女的不便打搅,三个的人家正好一辆车,一群的插不进,于是目标锁定两个不戴头巾的阿拉伯妇女(算是开放的装束了)。我不管伊斯兰教男女授受不亲的规矩,上前笑问是否欢迎我一起分享的士?省钱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硬道理,对方热情洋溢地伸出手来:very glad to see you,很高兴认识你。原本陪在我身边的掮客一看没戏了便知趣地离开。上得岸来,我们三人一路疾驶来到了国王谷。

  如山一般的金字塔,并不能保证法老的死后安宁,依然逃脱不了盗墓者的神功。到中王国时期,法老们吸取前代的教训,在偏僻的荒山修建豪华的地下陵墓,他们选择荒凉的西岸山谷作为安身之地,约有 63 位法老埋葬在这里,国王谷由此形成。这些陵墓分布在山谷两旁,依势开凿,用乱石堵住洞口,外面不留痕迹。西岸酷热干旱(据说夏季会达到4、50度),寸草不生,极其偏僻。但事与愿违,即便费尽心机,千百年来,盗墓活动也从没停止,一个个陵墓被洗劫一空。所幸的是,图坦卡蒙的陵墓奇迹般地逃脱了厄运,使后人得以了解古埃及的辉煌文明。这主要是因为在他的陵墓的上层,是另一位法老拉美西斯六世的陵墓。盗墓者根本没有想到在王陵下面还有一个王陵,而图坦卡蒙墓的入口距拉美西斯六世的墓仅仅不到4 米远。国王谷的隔壁是王后谷和贵族墓。

  国王谷里对外开放的只有十几座陵墓,但每天开放的并不一样,一张票可在当天开放的陵墓中任意参观3个。如你想参观更多的也可以多买票,但请买票时就决定,因为大门口的购票处到谷里还有一段路得坐电瓶车来回。这些陵墓中都已空空如也,但那些灿烂绚丽的壁画还是弥足珍贵的,是那个时代的艺术结晶。古埃及人重视建造陵墓,也重视创作陵墓的壁画和雕刻。其中谢提一世的陵墓最大、最豪华。两位阿拉伯女士认真地参观,其中一个每到一处,都要对照手中导游书的介绍并大声念给另一个听,同时也要求我认真听讲。天!我哪里听得懂,这真叫做是对牛弹琴了,而现在对牛弹琴还能产好奶。为了不扫她的兴,我只好装作洗耳恭听的样。

  看完国王谷后我来到了哈采普苏特陵庙(Temple of Queen Hatshepsut)。哈采普苏特是埃及历史上另一位成为法老的女性,在她统治的22年中,埃及社会稳定、经济繁荣。为了维护自己的王权,她喜欢戴假胡须、身着男装、束胸宽衣、手执权杖以示威严(庙里有很多这样的雕像)。建在峭壁上的陵庙规模宏大,采用上下三层叠进的结构,每一层都耸立着女法老巨大的雕像。在烈日的垂直炙烤下,从大门通往神庙的那条长长的水泥路,是对每一个朝拜者的考验,不过好在有付费的电瓶车乘坐。

  (大山下的哈采普苏特陵庙)

  一直转到午后,我和两位女士在尼罗河边分手道别,各奔东西。记住去国王谷要早点去,带水和遮阳帽,难怪盛夏开放的时间居然是清晨5点。

  第二天早晨道别了游轮(共在船上住了3晚),我拉着行李箱直奔火车站,当晚睡火车去开罗。我先得把箱子寄存了,否则拖着箱子玩一天那是难以想象的。售票窗口的女士告诉我“行李寄存处”的位置并指给我方向,可我发现按照她的指点要走进站台,这把我搞糊涂了。于是返回再问,但“行李寄存处”这个英文单词我听不懂,便奉上电子词典请她输入字母我再翻译,谁知她能说却不会写,真是瞎子碰上了聋子,黔驴技穷了。无奈我再到检票口旁的办公室问,工作人员看懂了我拖箱子的肢体语言和“寄存”这个单词,带我进到站台上找到了“行李寄存处”。原来埃及的一切车站设施都是在站台上的,与我们这里大相径庭,难怪我找不到呢。看来以后出国还得多几个心眼,别拿国内的情况去套。

  卢克索堪称为世界上最大的露天博物馆,因为它拥有两座著名的神庙:卢克索神庙和卡纳克神庙。

  卢克索神庙(Temple of Luxor)门前两尊巨大的拉美西斯二世的坐像高高在上地注视着你,给人一种泰山压顶式的威严,神庙后部那些挤挤挨挨簇拥在一起的纸沙草造型的立柱,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奇特的是,还有一座清真寺建在了神庙上面。原来当初法老文明湮灭后,沙漠掩盖了神庙。阿拉伯人来后便在神庙的顶上建起了一座清真寺,如今两种不同的寺庙共聚一堂,同享香火,成为一个展示历史演绎的博物馆。夜晚的卢克索神庙,在灯光的映射下格外神秘而迷人,这里每晚都是游人如织。如果你想省门票的话,下午进去呆到晚上出来。

  如果卢克索神庙称为壮观的话,用“无与伦比”来形容卡纳克神庙(Temple of Karnak)毫不为过。卡纳克不仅是底比斯最为古老的庙宇,也是世界现存的最大的神庙,以其浩大的规模而扬名世界。神庙的建筑特色是雄伟、纯朴,用料全是重达数吨、数十吨的花岗岩,包括无数殿堂、浮雕和雕像。神庙建筑之宏伟,工艺之精细,构思之巧妙,令人叹为观止。卡纳克里最耀眼的就是举世瞩目的多柱厅。多柱厅里矗立着多达134根的石柱,排列成16行,最高的石柱有23米。这些圆柱造型夸张,充满张力。而且通体遍布精美浮雕和象形文字,仰望其上,唯有“震撼”可言。整座大厅用如此密集的粗大巨型圆柱营造出一种震慑人心的效果,这正是法老所需要的“王权神化”的神秘压抑的气氛。这些巨大的形象震撼人心,精神在物质的重量下感到压抑,而这些压抑之感正是崇拜的起始点,这也许就是卡纳克艺术构思的基点。这里是电影《尼罗河上的惨案》的重要拍摄地点,影片中那些巨大的石柱厅以及大石块被从石柱的顶端推下来的镜头就是在这里拍摄的。卡纳克里的方尖碑也是一大看点。方尖碑是古埃及人所信奉的太阳神的象征,它由整块条形花岗石制成,顶端呈方尖锥形。高耸的碑体和尖锥象征着太阳的光芒,从形式到内容,都充满着对皇权的炫耀和对神权的敬畏。

  我逛到神庙后部晚上看灯光秀的观众台上,坐在高处俯视着这座庞大的建筑群。由于晨起已经奔波了大半天,于是我在看台上躺下休息。忽然四下里各清真寺的高音喇叭放出一片“慕安津”(清真寺塔楼上按时呼唤信徒做礼拜的人)的呼声,呜啊呜啊的呼唤声在神庙的四周持续回响。我凝视着灰黄的土地里的这座灰黄的庞大神庙笼罩在灰黄的沙尘里,遥想当年,希望透过历史的尘埃看到底比斯的光荣。突然脑子里跳出了鲁迅小说里的一段描写“苍黄的天底下,几个萧索的村庄横卧在山坡上……”底比斯昔日的辉煌,如今只剩下了高高低低的残垣断壁,法老时代的恢宏如今已被穆斯林的祈祷声替换。世事就是这样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地沧海桑田,这就是历史的演变,教科书上读不到的感觉――行万里路的收获。

  卢克索博物馆也是一个值得你驻足的地方。虽然它的规模与开罗的埃及博物馆无法相提并论,但它珍藏的雕塑可都是精品,在那个安静而肃穆的环境里,你可以静心欣赏,没有开罗的博物馆里那种人声鼎沸。

  晚上看完了卢克索神庙的灯光秀我转了两条小街却找不到火车站,虽然知道就在不远处,但为了避免方向走反耽误时间,赶紧拉住一个路人请教。谁知那哥们听不懂英语,此时肢体语言也全无了用武之地,即使鸡同鸭讲也要讲!情急之下,那就来个口技模仿秀吧。我“呜――”手一扬,再“切克、切克”一番,真是心有灵犀一点通,那人恍然大悟遥指杏花村:那边的开路!

  功略,一般的来说,在卢克索有两个白天基本够了。最好第一天去西岸,因为一身汗水加尘土需要回旅馆洗刷和休息,晚上逛市场。第二天你可以沿着河边步行,从早到晚依次参观卢克索神庙、博物馆、卡纳克神庙,晚上看完卢克索神庙的灯光秀,步行10分钟到火车站,9点回开罗。最好吃点东西上车,因为车是5点从阿斯旺开来的,晚餐在烘箱里已经变得又干又硬难以下咽。

  听涛亚历山大

  公元前332年在希腊马其顿崛起的亚历山大征服了埃及,建成了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他用自己的名字在地中海边建起了一座新城――亚历山大。世界上共有34座冠名亚历山大的城市,埃及的亚历山大是其中最为著名的。

  亚历山大是座传奇的城市。当时的亚历山大灯塔成为城市的标志性建筑,被列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曾经的亚历山大图书馆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图书馆,因此当时的人们把亚历山大称为“世界上最有学问的地方”。在这座充满欧风的城市,两位罗马帝国的统帅――凯撒和安东尼先后陷入埃及艳后克娄巴特拉的情网……如今的亚历山大是埃及的第二大城市,东地中海的最大港口,在非洲大陆也是首屈一指的城市。

  在卢克索坐上回开罗的列车,晚饭送来后,想起来时列车员反复讨要小费,我便给了列车员10镑――明早的也在这儿了(不知是否自作多情地做了一回冤大头)。对方喜笑颜开,一路格外殷勤。火车是到开罗的吉萨站下车,不在市中心的拉美西斯总站。许是小费的效应吧,车到吉萨站时他说你没到,于是我就懵懵懂懂地随车到达了总站。歪打正着,那就直接在总站转车去亚历山大吧,因为去亚历山大的火车是在总站发车。

  时间还早,我就在站台进口处找了张椅子坐下看书。快近发车时,过来一个挂着胸牌的埃及人问我哪趟车。他看了车票后便示意我跟他走,并热情地坚持要帮我拉箱子,我以为是车站工作人员给我这个外国人的礼遇。走到上车处也就30米的距离,到达后他手一伸:给点小费吧,哭笑不得的我只好给了他一镑。像这种“热心人”尤其在埃及的旅游景点几乎是无处不在。他们会悄悄地叫你跟他过去,指给你看一些不容易找到的壁画雕刻等,然后向你索要小费。我在康翁波夜游时,一个保安带我看了一处著名的壁雕后向我要钱。我不理他,他连忙鬼头鬼脑地竖起一根手指放在嘴边示意别声张,生怕我去告发他。好在我在埃及一路问路倒并未有人索要小费。

  去亚历山大的空调车外表看不起眼,但车内状况不错,宽敞的航空座椅。坐在过道对面的是一个衣着考究的翩翩绅士,我见他手拿一本英文版的埃及导游书,断定也是个外来客。座位上方标明位置的英语分别为“Window”(靠窗)和“Aisle”(过道)。“Aisle”这个词对于要坐国际长途飞机的我来说非常重要,我得记住它,于是我向绅士求教正确的发音。(后事证明了我的英明。回国时在机场遇上华为公司派驻埃及的美眉,我就仰仗她帮我一起办理登机手续,以便要个过道座位。谁知当服务人员问是否要“Aisle”?这个美眉却愣是没听懂。好在早已烂熟于心的我连忙抢过话茬:yes!yes!方遂我愿。)我先是恭维绅士那一身西服很漂亮,惹得他喜上眉梢。双方一聊,才知道他是汇丰银行的,从英国来埃及公干。我连忙兴奋地告诉他你汇丰可是咱交通银行的大股东啊,但他却一脸茫然。想想也是,汇丰是个著名的金融集团,参股和控股的公司多去了,他不在相关的部门也未必了解这些。于是我连忙甩出个大浪头:我可认识你们的董事长庞约翰呢。这下轮到他惊讶了:是吗?对我肃然起敬。(当然是。我给这多次来访的位爵士拍过好多次照片,只是我认识他而他不认识我。)借助电子词典交流是困难的,这位绅士也顾不得庞约翰爵士的面子了,转而同身旁的亚历山大男谈笑风生,我只能在一旁干瞪眼。

  车到亚历山大我下车后却发现还有许多旅客没下车,不对劲啊!于是赶紧掏出“攻略”指着上面的旅馆名字问站台工作人员,某某旅馆咋走?对方问我你是坐公交还是打的?公交。那你赶紧上车!原来这不是市中心的终点站,我在列车启动的一刹那跳上了车。到站后我在站里的旅游咨询处要了一张免费的亚历山大旅游图。看来亚历山大比较重视旅游业,这张图上,所有的景点都以图像形式标注(如东方明珠塔),非常直观实用。我请咨询小姐帮我在图上标出我要去的几个景点和要去的旅馆,再咨询了去旅馆的的士费用,便成竹在胸地上车了。途中司机喋喋不休地向我夸耀亚历山大不同于开罗,是个非常干净的城市,是啊,我何尝不是抱着这个观点来一睹芳容的?

  午饭后我决定徒步去参观两个希腊罗马风格的遗迹――古罗马剧场和庞贝柱,一是不太远,二是借此看看亚历山大市区。我的这趟穿行,算是领教了这个“干净”的城市魅力。我从住在海滨大道的索菲亚酒店旁,向城市的另一边前行,所见却是居民区尘土飞扬、垃圾遍地。毫不夸张地说,半个下午的步行,搞得我蓬头垢面,一身尘土。我一路打量那些犹如筒子楼似的居民楼――跨进大门就踏上陡直的楼梯,直截了当没有任何过渡。我看着这些没有电梯的高楼,想着如果生病该如何攀爬?真为亚历山大人民耽一份心。从古罗马剧场出来看到大街上跑着叮叮当当的有轨电车,我想起曾在网上看到有人说可坐有轨电车去庞贝柱,便决定体验一把。路人告诉我坐2路车,可我哪里认得这个阿拉伯数字的2?何况这电车的模样颜色全都一个样。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再次亮出肢体语言的绝招。我在站台上,只要看到车来,便在车头前向着司机高高竖起两根手指:2?连着迎来了几次微笑摇头后,终于等来了肯定的点头。上车后面对完全不懂英语的售票大叔,我不慌不忙地打开旅游地图,点着图上亚历山大人人熟悉的柱子(上海人谁不认识东方明珠塔图片?):这个地方。于是问题迎刃而解。有轨电车的地板上浮着厚厚的尘土,在阳光的照射下和众脚的踢踏舞中,犹如晨雾般迷蒙。无处可躲的我只好与埃及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同时不忘为老人让座,展示了一把可爱的中国人的形象。庞贝柱( Pompey’s Pillar)又称骑士之柱,是一根高达27米的粉红色花岗岩石柱,建于公元一世纪左右。巨大的石柱耸立1600年,无论风雨还是人力都无法撼动,周围其他建筑都已不见踪影,唯有两座红色花岗岩狮身人面像在一旁忠实地守护着它,维护着当年罗马人的文明。从庞贝柱出来,我又连换3部有轨电车,一路叮叮当当地晃悠到了海边――卡特巴城堡。

  说到卡特巴城堡(Qaitbay)也许你很陌生,但是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亚历山大灯塔你一定听说过。古代的奇迹早已被地震摧毁,埃及政府在亚历山大港湾内重新又竖起了一座灯塔。城堡为15世纪苏丹卡特巴在灯塔原址建造,修建城堡时还利用了灯塔废墟中的一些石块,这可能是这座神奇建筑的最后痕迹了。这个地方是埃及人和外国游客都喜欢的地方,也是亚历山大的代表性景观。傍晚时分,斜阳给城堡和游人抹上了一层迷人的光辉,人和景都在阳光的装扮下格外精神。

  地中海的波涛一浪一浪地涌向防波堤,将古老的地中海文明送到欧洲、传向世界。我站在堤上,望着茫茫海面,遥想当年:亚历山大踏浪而来,凯撒笑拥“地中海新娘”(亚市别称),土耳其苏丹用弯刀劈波斩浪,拿破仑挥师南下,埃及最后的国王在这里挥泪随波而去……历史在这座城市上演了一幕幕正剧。万顷波涛阻挡不了敌人的舰队,也阻挡不了历史的脚步。俱往矣,惊涛骇浪,卷起千堆雪,大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如今只有这座古城堡在夕阳里讲述着过去的故事。

  优美而壮阔的大海吸引着这个沙漠国家的人们,游客们纷纷在海边留下一份纪念。海边的女性游客很多,这里成为我“猎艳”的最佳场所。因为在穆斯林国家,拍摄女性的照片不太容易,多遭拒绝,我也不敢造次。我在埃及一路走来还没有“打猎”过,但亚历山大似乎比其他地方开放些,所以我有限的几张美眉照片都是在这里拍摄的,这与在印度的经历简直是天壤之别。一群姑娘在海边拍照,被我锁定了目标。她们见我镜头瞄准了她们便向我又是摇手又是瞪眼,我可不管这些,到嘴的肥肉哪能轻言放弃?姑娘天生就爱美,她们见赶不走我,也就自顾自嘻嘻哈哈地在我镜头的虎视眈眈下,拗出各种造型秀了一把又一把。我也把地中海边的青春之美一张又一张地定格在我的镜头里,想来不比当年的埃及艳后逊色吧。倒是几个小女孩质朴无邪,在我镜头前大秀天真可爱。埃及人的生活水准通过拍照这个细节可略见一斑:大多数埃及游客都是持手机拍照。

  太阳落到海平面,该回去了。我沿着海滨大道且行且看,忽然身后传来一声天籁之音“哈罗”。蓦然回首,那人却在夕阳阑珊处:一个埃及的“天仙妹妹”在向我打招呼。我不是看走了眼吧?我在埃及逛了十几天,除了女导游和那两个女游客还没和埃及女性说过话,在路上向女性问路都不理睬,大概她们也懂得“不要和陌生人说话”。现在莫非是天上掉下来个林妹妹?难道是“马路天使”?似乎不像,因为与她在一起的还有一对青年男女。我问她会说英语吗?她摇摇头,从包里掏出几张在照相馆里拍的明星照向我一一展示,尔后示意我跟她一起去。也许这是一次美丽的邂逅甚至会演绎出一场埃及之恋,但我强按下一颗驿动的心,在她依依不舍的目光中姗姗离去。尽管我也是一头闯荡江湖多年的老驴,但还缺乏此种历练,有贼心没贼胆啊。天使还是杀手?埃及有斯芬克斯之谜,这就算是我的埃及之谜吧。

  晚饭当然是海鲜。在海滨大道找了一家服务生打着黑领结的饭店,他也不给我看菜单,直接端出几条鱼让我挑选。这倒也合我意,省得又要掏出词典一番折腾。120镑,结帐后出门想想不对,哪有那么贵?转身回去找那服务生。我也说不来,只是掏出计算器向他示意,他立马明白了,同我逐项计算――86镑!他像什么事也没发生过一样二话不说从裤兜里掏出一张20镑塞给我,说其余的是税。我细想就是税也没那么多,但因为不会说那么复杂的也就算了。从他那从容的表情和熟练的动作可以判定是个精于此道的老手,原本说好第二天午饭还去吃那鲜美的海鲜饭,这下还敢去吗?

  第二天早晨我倒换了3部车,差不多花了个把小时,沿着美丽的海滨大道,一直奔到了海滨大道最东端的蒙塔扎宫( Al-Montazah Palace)。这是以前的国王及王室成员避暑的行宫,所以也称为夏宫。红顶黄墙的宫殿俯瞰着幽静的海滩,周围被椰枣树林和巨大的草坪环绕,建筑融合了佛罗伦萨与土耳其风格。埃及在这里送走了其漫长历史中的最后一任国王。1952年,以纳赛尔为首的“自由军官组织”发动革命,废黜了法鲁克王朝,废除了君主制,建立了埃及共和国。亚历山大,这座上演了无数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春秋演义的历史名城,终于第一次上演了由埃及人担任主角的历史正剧。

  去亚历山大,图书馆是必到之处(得寄包买门票)。曾经号称世界最大的图书馆,几经烟火,早已湮没在了历史的尘埃中。为了再现昔日的辉煌,2002年,在联合国的鼎力支持下,这座耗资2亿美金的图书馆成了地中海名城的新宠,是亚历山大的一颗明珠。图书馆外形是一个被水池围绕的巨大的白色圆形球体建筑,而最夺人眼球的是那一块块玻璃窗格组成的斜面外墙,对应着馆内的梯形构造。阅览大厅高耸而宏伟,阅览室和书架呈阶梯式的开放型,令人耳目一新。知识就是力量,这里的大学生们,明显地表现出一种读书人的不俗气质。我当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在参观中用长焦距镜头远拍了几张知性妹妹的玉照。瞧,这个妹妹明知我在瞄她,故意抬头左顾右盼,相隔甚远的我俩,可算是“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啊。

  今天的埃及已然失去了昔日的辉煌,但那些巨大的陵墓和神庙依然令后人敬仰和赞叹,因为它们是整个人类文明的结晶。说埃及文明是人类文明的起源,并不为过。金字塔的建造促进了建筑技术和精密的数学计算,陵墓里的雕刻和壁画推动了艺术发展,木乃伊的制作技术催生了解剖学、医学和化学,尼罗河一年一度的河水泛滥发展了种植业,纸莎草纸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张……

  埃及,是我们地球人应该去追寻古文明的神奇地方。

  (阿布辛贝神庙里的壁画)

  攻 略(给打算自己走的人看)

  功课――市面上出售的埃及旅游书籍、网上的相关“攻略”通读一遍,摘下有用的资料。这里需要特别提到的是一个叫做“阿拉穆”的网站,据说是几个中国人在开罗开的旅馆兼网站,对我的出行帮助忒大。从上面我拷贝了埃及的中、阿语景点对照名称、开罗地铁运行图,简直就是如添两翼,让我一颗悬着的心大为放松。为此,要衷心地庆幸有了互联网,让获取信息如此方便;也要感谢那些在网上发贴的前辈们,为大家提供实用的信息,这些,让背包客周游世界轻而易举。

  机票―― 黄金周前出国旅行,首要的是机票,因为那时的机票贵且难买。上海至埃及的机票,首选卡塔尔航空,一是价廉6800元,二是路线好:卢克索(南)进,亚历山大(北)出,不走回头路。遗憾的是票已售罄,只有开罗进、卢克索出的票。但这样走在多哈中转时间太长,去6小时、回10小时,不堪承受。海湾航空(巴林)的时间也不好,最后选择了阿联酋航空开罗进出的票8200元,去回迪拜中转都是3小时。

  签证―― 开始想委托旅行社代办,因为自己去办要提供经公证的在职证明(要写上收入)和旅馆订单、英文行程,嫌烦。结果旅行社狮子大开口索要600元,声称节前办证的太多已经送不进去了,需要较长时间。一怒之下自己去办,结果当场获准,公证费220加签证费145元搞定。

  住宿―― 我在开罗住的旅馆是capsis palace hotel。(117 Ramses St.- Cairo Tel:25754219 Fax:25754029 E-mail:capsis@egypthotel.net)虽然开罗的背包客一般都下榻于解放广场,但那边的几家LP上推荐的旅馆如sun hotel我觉得性价比不高,单人房要我160镑且条件差。我选择这家的理由是,硬件好,装修像个宾馆的样子,房间设施也不错,卫生间里的面巾浴巾地巾齐全,一套早餐中的面包、埃及饼、鸡蛋、黄油、果酱、起司都是双份,服务生都像模像样地西装领带;价格不贵,单人125镑(后经我力争换了间背街的双人房),而相似档次的一般都要150镑;距离拉美西斯的火车、地铁、汽车站近;附近有不同内容的埃及饭馆和我最爱的的果汁店。不足之处就是不在商业闹市区,距离开罗市的观光中心――博物馆、尼罗河边的解放广场有点远,但这些地方你也只是去一次而已。

  气候和穿着―― 基本无雨。中午太阳下可穿短袖,早晚夹克或加一件薄绒衣。沙漠中风大,即使在太阳下也较冷。几乎所有野外景点都在沙漠中,不要穿好鞋。
转自:http://www.lvping.com/showjournal-d326-r1338837-journals.html1114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