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门票/供应商票面价优惠价供应商支付方式操作
法云寺在玉苍山招待所附近,海拔770米,建于宋咸淳间(1205-1273年),开山鼻祖为“三段法师”圆寂后身分三段而名。相传明正德皇帝至此山,元大德,明子德,崇质,清康熙间得重兴,嘉庆间与民国三年重建成,“文革”又遭破坏面目全非。1983年,原中国佛学院泉山分院首届毕业生觉专和尚主持重建,现大雄宝殿已修缮一新,修缮后的法云寺,除大雄宝殿外,还有天王殿,观音阁等左右配殿,寺前是放生池和玉云桥,全寺建筑面积约1200平方米,占地4000多平方米,大雄宝殿五开间,通面宽14.60米,通进深...
法云寺在玉苍山招待所附近,海拔770米,建于宋咸淳间(1205-1273年),开山鼻祖为“三段法师”圆寂后身分三段而名。相传明正德皇帝至此山,元大德,明子德,崇质,清康熙间得重兴,嘉庆间与民国三年重建成,“文革”又遭破坏面目全非。1983年,原中国佛学院泉山分院首届毕业生觉专和尚主持重建,现大雄宝殿已修缮一新,修缮后的法云寺,除大雄宝殿外,还有天王殿,观音阁等左右配殿,寺前是放生池和玉云桥,全寺建筑面积约1200平方米,占地4000多平方米,大雄宝殿五开间,通面宽14.60米,通进深12米,七架前后廊,其中有三对柱础雕饰人物、花卉云纹等,系宋代遗物,寺内遗有大小铜钟各一只,大铜钟重1300多斤,直径0.9米,高1.6米,钟表面刻有2200多个人名,是明末清初由两千多名善男信女筹铸而成,寺内还有白石水缸一只,白石洗茶盆二只,古井二口,大殿前的左侧立有清代乾隆三十年(1765)六月由平阳知县何子祥撰文,法云寺主持慧松和尚募刻的《奉宪勒禁》大石碑,上书“三十六都大玉苍,乃平邑(阳)之名山,其山有玉,格称玉仓”等字,三圣殿后门边的院子里有3.6米高的石笋拔地而起,形似寿桃,故名寿山石(冥斋石)上刻有“皇朝寿山”四个大字,传说为明正德皇帝游江南时所书,院中还有“浮杉井”又名玉城泉,俗名龙井。寺院左前方不远处有一座清康熙年间建造的造型精致的和尚墓,墓上有青石砌筑的单层小舍利塔,刻“十方普同塔”五字。旁有一碑,上刻“清本山中兴玉云和尚”,德高望重的晓桑法师墓也在墓右侧。三段祖师所创教派“玉苍派”已成为全国重要教派之一,至今在东南亚一带仍有较高的地位与较深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