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门票/供应商票面价优惠价供应商支付方式操作
河源是纯客家地区,历史上,客家人有五次大南迁,时延1500年的记载。第一次的大迁徙是在公元317―879年间。东晋的晋怀帝当朝时,由于西北方少数民族入侵中原,在黄河流域先后建立了十六个不同的国家,形成对汉民族影响深远的“五胡乱华”之局,当时晋朝的朝廷,也被迫从洛阳迁移到南京建都,而在中原地区的不少官员和平民,也纷纷随着朝廷渡过黄河南下。这些自中原南下避难的汉人,因为流离颠沛,结果造成户籍凌乱甚至失去,只好托庇于当地原居民中的大姓,取得新户籍。但为了避免和原户籍者发生混淆,便把这些新来...
河源是纯客家地区,历史上,客家人有五次大南迁,时延1500年的记载。第一次的大迁徙是在公元317―879年间。东晋的晋怀帝当朝时,由于西北方少数民族入侵中原,在黄河流域先后建立了十六个不同的国家,形成对汉民族影响深远的“五胡乱华”之局,当时晋朝的朝廷,也被迫从洛阳迁移到南京建都,而在中原地区的不少官员和平民,也纷纷随着朝廷渡过黄河南下。这些自中原南下避难的汉人,因为流离颠沛,结果造成户籍凌乱甚至失去,只好托庇于当地原居民中的大姓,取得新户籍。但为了避免和原户籍者发生混淆,便把这些新来的户籍称为“客”。到了晋元帝大兴四年,朝廷便特别下诏,正式肯定这种附设客籍的作法,称之为“给客制度”。这是“客”字第一次在中华民族史上出现。第二次大迁徙是在公元880―1126年间。唐朝末年,黄巢举兵起义及“五代十国”,天下大乱,客家先民又从皖赣某地居所,再迁往江南南部、福建西北及广东北边。第三次大迁徙是在公元1127―1644年间。北宋末年,金元相继入侵,宋高宗南渡。在这过程中,许多客家人均卷入保卫宋室、抵抗元兵的勤王战争。宋亡后,他们只好退往更偏远的广东东、北部,在更加贫瘠的山区内定居与拓荒。杰出的爱国词人、客家著名的历史人物文天祥曾于1275年在江西赣州起兵抗元,收复州、县多处。后其长女文定、幼女文寿欲投奔其父,途经河源时病卒。文天祥在其著的《集杜诗两词》中亦有记述:“丙子定娘寿娘以病死于河源之三角”(即今连平县忠信镇)。文天祥后因兵败,作《正气歌》不屈而死。第四次大迁徙在公元1645―1843年间。与前三次迁徙原因是由于战乱不同,这次迁徙却是康熙皇帝为了争取南方的民心,赐给每个男子8两银子、妇女儿童4两银子,鼓励客家人迁入四川、广西及台湾。一向以客家人为荣的朱德同志的祖辈就是在这一次迁徙时,从韶关移居四川的。第五次大迁徙是在1866年以后,发生于太平天国起义末期。由于太平天国的首领洪秀全是客家人,在太平天国失败后,许多客家人在清政府的压力下,纷纷向更偏远的南方,甚至向东南亚等海外地区迁徙。客家人迁徙形态主要有“渐进式迁徙”与“蛙跳式迁徙”两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