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山寺位于苏州市吴中区西山梅益村,镶嵌在深山果林之包山坞。初名福愿寺,始建于南朝梁大同二年(公元536年),天监中再葺。寺庙宏大,高僧辈出,信徒广众,名闻遐迩。包山寺原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文革中被毁。
唐上元九年(公元682年)改名包山禅院,唐元宝年间,僧神皓(《高僧传》有传)至包山寺,寺得重兴,僧众达千人,有房1048间,实为江南一大丛林。唐高宗显庆元年(公元656年)赐名显庆寺。宋靖康(1126-1127年)复为包山禅院。明洪武(1363-1398年)初归并上方寺。永...
包山寺位于苏州市吴中区西山梅益村,镶嵌在深山果林之包山坞。初名福愿寺,始建于南朝梁大同二年(公元536年),天监中再葺。寺庙宏大,高僧辈出,信徒广众,名闻遐迩。包山寺原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文革中被毁。
唐上元九年(公元682年)改名包山禅院,唐元宝年间,僧神皓(《高僧传》有传)至包山寺,寺得重兴,僧众达千人,有房1048间,实为江南一大丛林。唐高宗显庆元年(公元656年)赐名显庆寺。宋靖康(1126-1127年)复为包山禅院。明洪武(1363-1398年)初归并上方寺。永乐(1403-1426年)改为包山禅寺。唐、宋、元、明、清,该寺迭经修葺、重建,佛事旺盛,乃一千年古刹,至今已有1460年历史。
包山寺历史渊源流长,绵延不绝,道风远播,高僧辈出。据史籍记载,宋靖康有慈受大师怀深居之(圆寂后其骨以石为龛葬于殿下井旁);明永乐有呆庵禅师结茅重建(原寺前双塔之一即呆庵舍利塔);清顺治、康熙年间山晓禅师、柯庵禅师曾欣憩锡于此,山晓禅师曾被顺治帝诏进京董鄂妃丧礼主持佛事,得御赐“敬佛”二字(为镇寺之宝,碑现在石公山)。嗣后日渐衰落分成六房,由上而下依次为静善堂(下房)、拈花堂(中房)、禅堂、大云堂、下西堂、上西堂,统称为“显庆禅林”,其中大云堂部分为主寺,即显庆禅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