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应寺位于辽宁省阜新蒙古自治县佛寺镇佛寺村,始建于清康熙八年(1699年),属藏传佛教格鲁派,素有“东藏”之称,有满、蒙、藏、汉四种文字雕刻的金龙镶边的瑞应寺大匾是康熙皇帝所赐,鼎盛时期有喇嘛三千多人,寺庙建筑方圆十里有余,其中有大雄宝殿、祈愿殿、九大臣祈愿殿及东西配殿,大雄宝殿外有四大扎会和德丹阙凌及活佛殿,周围有五座庙宇分别建在东西南北山顶或山坡上,白伞庙在东北山顶,护法殿在东南山顶、面北而坐,度母庙在西南山头,关帝庙在西南山坡,舍利庙在西北山顶。整个庙宇布局合理、主次分明,形成...
瑞应寺位于辽宁省阜新蒙古自治县佛寺镇佛寺村,始建于清康熙八年(1699年),属藏传佛教格鲁派,素有“东藏”之称,有满、蒙、藏、汉四种文字雕刻的金龙镶边的瑞应寺大匾是康熙皇帝所赐,鼎盛时期有喇嘛三千多人,寺庙建筑方圆十里有余,其中有大雄宝殿、祈愿殿、九大臣祈愿殿及东西配殿,大雄宝殿外有四大扎会和德丹阙凌及活佛殿,周围有五座庙宇分别建在东西南北山顶或山坡上,白伞庙在东北山顶,护法殿在东南山顶、面北而坐,度母庙在西南山头,关帝庙在西南山坡,舍利庙在西北山顶。整个庙宇布局合理、主次分明,形成了内外相映、四面对称的独阜蒙县特格局,此外还有绕寺一周的环寺路,路边有万尊石佛,环路而立,宏伟壮观,实为佛门圣地。
始建于清康熙八年(1669),康熙四十二年(1703)初具规模。康熙帝赐名题字,赠刻有满、蒙、藏、汉四种文字的瑞应寺匾额,并称瑞应寺一世活佛桑丹桑布为“大清东部蒙古老佛爷”。道光年间,寺院达到鼎盛时期,占地18平方公里,有寺庙97座,房屋3000余间,有“小布达拉宫”之称。当时,喇嘛众多,道光三年(1823),瑞应寺在给皇帝奏折中称:“瑞应寺僧人弟子多达三千,属民八百户。”经道光帝恩准,由理藩院授予刻有满、蒙、藏三种文字的“吐默特扎萨克喇嘛查干邸延其呼图克图之印”,实行“政教合一”的管理体制。瑞应寺成为东蒙地区宗教、文化中心。
阜新交通畅达。两条国有铁路运营线穿境而过,把阜新和环渤海地区及全国各地连在一起;高等级公路纵横交错,阜锦高速公路已于2002年通车,阜新到省会沈阳市170公里的沈阜公路已开通,从桃仙机场抵离阜新十分便捷。阜新至锦州港140公里的阜锦疏港公路,有效提高了阜新进出口物资的运输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