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门票/供应商票面价优惠价供应商支付方式操作
寿宁禅寺,始建于宋朝,原名通济庵,为宋代道远禅师的道场。寺院原址在湖北省应城市城北七星桥附近,屡遭洪水泛滥侵损,冲毁于明朝万历年间,后迁至城北倒口地改名寿宁寺。清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又移建于城东门外。寿宁寺自宋代到清代十分兴旺,寺内仅花园占地数千平方丈,殿堂、楼阁一千多间,僧侣千人,每年香客数以万计。
1932年八月,原国民党政府外交部次长蒋作宾先生(应城籍)和国民政府湖北省财政厅长李子宽先生(应城籍),分别从浙江、西藏引入佛经186箱,和大藏经一部,藏于寿宁...
寿宁禅寺,始建于宋朝,原名通济庵,为宋代道远禅师的道场。寺院原址在湖北省应城市城北七星桥附近,屡遭洪水泛滥侵损,冲毁于明朝万历年间,后迁至城北倒口地改名寿宁寺。清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又移建于城东门外。寿宁寺自宋代到清代十分兴旺,寺内仅花园占地数千平方丈,殿堂、楼阁一千多间,僧侣千人,每年香客数以万计。
1932年八月,原国民党政府外交部次长蒋作宾先生(应城籍)和国民政府湖北省财政厅长李子宽先生(应城籍),分别从浙江、西藏引入佛经186箱,和大藏经一部,藏于寿宁禅寺。1935年,经当时省佛协批准,寿宁禅寺具有“传旗受戒”之资格。
1938年,应城沦陷,日寇践踏寿宁禅寺,僧众星散,藏经本遭污损,幸得当时曾在寿宁禅寺修持的“白圣上人”将未损部分藏经虔诚整理,将整好的部分藏经运往台湾。
1995年,经应城市市政府批准,在离城区四公里的烧香台修复寿宁禅寺。烧香台原名棚子山,亦称灵台山。清末嘉太和尚云游至此,化缘修建殿堂。自此,每逢佛教节日,灵台山便香烟缭绕,遂以“烧香台”传名于世。
几年来,在省市有关领导的支持下,特邀专家对寺院进行考察,并按丛林格局统筹规划、精心设计了寿宁禅寺的建筑格局。1998年秋,已故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欣然挥毫为寺院题名“寿宁禅寺”。
多年来,在印素法师的带领下,在十方信众、社会贤达的护持下,经过广结善缘,艰苦创业,寿宁禅寺再现昔日庄严景象。“白圣长老”祖庭也从仅三间房的小寺院,建成了气势恢宏、庄严肃穆、功能齐备的大规模道场。
现在的寿宁禅寺总占地面积达70多亩(46000多平方米),已先后建成大雄宝殿、天王殿、地藏殿、观音殿、灵山塔、千佛殿、斋堂、僧寮,还有往生堂、居士林、海会塔、钟鼓楼、山门等,并对后山二众道场“三圣殿”进行了修缮,增建了寮房等,建筑面积达3000多平方米。
其中的往生堂和居士林,是为了满四众之心愿,使学佛老年居士安祥往生而建的。往生堂清净庄严,宽畅明亮,建筑面积为230平方米。大堂中间设安乐床,供往生者用,助念居士围坐四周分班助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