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门票/供应商票面价优惠价供应商支付方式操作
丰县永宁寺起自东汉,兴于皇家,为民间寺院之始也。汉.明帝永平初年,西竺佛教传入中土之后,最初只在京都及诸王府地设寺礼祀,为皇家所独享。丰县乃汉室祖居,为皇室祖脉之地。因此,倍受两汉帝王之眷顾。故居遗址。寺院整齐壮观,肃穆庄严,仿宫殿建式,殿堂廊庑互为照应,间次形成“七堂伽蓝”,为方圆百里之名寺。北齐天保二年(公元551年)重修,并更名为白塔寺。北周天和六年(公元571年)被毁,至隋开皇元年(公元581年)重立;开皇十三年(公元593年)更名为道成寺;大业元年(公元605年)又废;唐贞...
丰县永宁寺起自东汉,兴于皇家,为民间寺院之始也。汉.明帝永平初年,西竺佛教传入中土之后,最初只在京都及诸王府地设寺礼祀,为皇家所独享。丰县乃汉室祖居,为皇室祖脉之地。因此,倍受两汉帝王之眷顾。故居遗址。寺院整齐壮观,肃穆庄严,仿宫殿建式,殿堂廊庑互为照应,间次形成“七堂伽蓝”,为方圆百里之名寺。北齐天保二年(公元551年)重修,并更名为白塔寺。北周天和六年(公元571年)被毁,至隋开皇元年(公元581年)重立;开皇十三年(公元593年)更名为道成寺;大业元年(公元605年)又废;唐贞观初年,唐王派尉迟敬杜亲自监修,并迁址于县西北隅三合里;唐上元二年(公元675年)重修,更名重光寺;宋大中祥符四年(公元1011年),复名永宁寺;建炎年间(南宋高宗赵构的年号,公元1127--1130年间)重修,迁址于城东北隅卢绾故宅,即相邻于汉永宁寺原址;金大定十九年(公元1l79年),僧人普争重修;元至元十四年(公元1277年),僧人文秀重修;元大德七年(公元1303年),僧人法澍屡加修茸;明洪武年间(公元1368──1398),僧人仲通重修,并更名为兴教寺;明嘉靖五年(公元1526年)六月,黄河决于山东,丰县全境被淹,县城夷为平地,寺院亦遭水劫;县治迁旧城东南三十里的华山之阳;明嘉靖三十年(公元1551年)县治复迁旧址;明嘉靖四十五年(公元1566年),始由县令任惟贤(湖北黄陂举人)招募财力重修寺院,仍名兴教寺,迁址于治所西北隅;至清顺治十年(公元1653年),县民渠景撤旧殿重修,仍选址于县城西北隅,维持至清末,其后无兴替之记录。
民国建元之后,时局不稳,兵燹水患频繁,寺院再无较大修茸,香火渐次衰弱;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寺内原有僧尼逐渐还俗或迁往外地,庙宇逐年塌毁,至“文化大革命”时期,被作为“四旧”之物彻底拆毁,佛事活动不复存在。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民族宗教政策不断深化落实,佛教活动日趋广泛和自由,佛教信众渐次增多,重修永宁寺的呼声日益增高,2004年丰县人民政府批准,重修永宁寺,现正延武法师积极筹备。
主持为茗山法师,都监为乘愿法师,僧众20多人。每日晨钟暮鼓,焚音嘹亮。先后接待过香港、台湾地区和新加坡等国家的佛教界人士,和数以万计的国内香客。永宁寺已成为旅游观光和信徒敬佛的一处胜地。。建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钟鼓楼、藏经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