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门票/供应商票面价优惠价供应商支付方式操作
宝应县宁国寺始建于唐贞观十一年(637年),由无尘和尚开山,原址在县城叶挺路东首,名为宁国教寺,后易名宁国禅寺,迄今1368年。历代僧、官多加修建。据史料记载,宁国寺规模宏大,大雄宝殿匾额为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所书。寺藏明万历铜钟,前后共6处,殿堂楼阁数百间,有“跑马关山门”之说。寺后有千佛楼,主供释迦牟尼,楼内每根梁柱上雕刻的多尊佛像,形态各异,组成千佛绕毗卢的场面。清道光六年,大雄宝殿毁于大火,近百年来屡遭天灾人祸,古寺濒临灭迹。1993年3月,宝应县人民政府决定在原城隍庙、万寿庵...
宝应县宁国寺始建于唐贞观十一年(637年),由无尘和尚开山,原址在县城叶挺路东首,名为宁国教寺,后易名宁国禅寺,迄今1368年。历代僧、官多加修建。据史料记载,宁国寺规模宏大,大雄宝殿匾额为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所书。寺藏明万历铜钟,前后共6处,殿堂楼阁数百间,有“跑马关山门”之说。寺后有千佛楼,主供释迦牟尼,楼内每根梁柱上雕刻的多尊佛像,形态各异,组成千佛绕毗卢的场面。清道光六年,大雄宝殿毁于大火,近百年来屡遭天灾人祸,古寺濒临灭迹。1993年3月,宝应县人民政府决定在原城隍庙、万寿庵旧址上又重建宁国寺。建设规划范围,北起县城东门大街,南至新建巷,西起张仙庙桥,东至安宜南路,面积约40000平方米。其布局分为三区一带,即:中部这寺院建筑中轴线及参观游览区,东部为天王殿、钟楼、东配殿及外围仿古建筑群,西部为鼓楼、宝塔、戒坛、讲经堂、西配殿、斋堂及生活区。至2005年,已新建天王殿、藏经楼、东部仿古建筑群及大雄宝殿、玉佛殿、罗汉堂。天王殿西侧门额“海会云集”为台湾弥勒内院住持兼常州天宁寺住持宽裕法师所题。大雄宝殿匾额由原全国政协副主席、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题写。宁国寺正在依照规划,通过寺院自筹,信众捐募,逐步实施建设南山门殿、祖堂丈室、钟楼、鼓楼、讲经堂、斋堂、戒坛、佛教文物馆等,最后兴建宁国塔,规划高度63.7米,取意为宁国寺始建于637年。